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柔石《二月》的重新解读 ——兼与蓝棣之先生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郝倖仔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文章对柔石的《二月》文本进行重新解读,认为《二月》所叙述的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萧涧秋和文嫂、陶岚之间的感情不是以往研究者认定的男女之情;采莲则是萧涧秋追求的一种人生的终极信仰和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性意象,亦非萧涧秋的爱情对象。
    关键词 柔石;《二月》;萧涧秋;文嫂;陶岚;采莲
    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自从问世以来,研究者们就习惯性地从“男主人公萧涧秋的爱情归属”这个问题出发对文本进行解读。传统的研究者多从阶级分析的角度出发,或认为萧涧秋因同情劳动人民而爱文嫂,或认为萧涧秋因“物以类聚”——与陶岚同属小资产阶级分子——而爱陶岚。清华大学教授蓝棣之先生另辟蹊径,在他的专著《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借鉴精神分析批评模式进行研究,得出“萧涧秋所爱为采莲”的结论,尽管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却仍是在爱情的圈子里打转。由此可见,研究者们从一开始就跌入了这样一个思维模式:有戏就会有男女,有男女就一定有爱情,至于爱情对象,不是A就是B,不是B就是C,“是不是”可以讨论,“有没有”无庸置疑。伴随着“细读”的名著解读趋势而对文本进行意象分析时,我发现《二月》原来是一个与爱情无关的故事,萧涧秋其实没爱过任何人,也没有被任何人所爱。作品所要表达的只是人类普遍命运中的孤独与无助在那个时代的特殊体现以及彷徨中对生命底色的坚守。
     故事发生地芙蓉镇的人物群体中存在两个世界——男性世界与女性世界。前者中多谋善变的钱正兴、庸俗空谈的方谋、随波逐流的陶慕侃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力社会的象征与代表,而深受封建观念影响的民众随之从男性权力的视角看待问题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誓与庸俗社会对立却处处受人非议的陶岚、恪守传统道德却被其逼上绝路的文嫂、小小年纪亦卷入是非被人骂作“有一个野伯”的采莲与她们所代表的其他类似命运的人构成了芙蓉镇的女性世界。作为一个过客,萧涧秋自然从不属于其中任何一边,但他幼年为孤、历经磨难的身世,他高傲而不入流的性恪,他的理想以及他到芙蓉镇来教书的目的(向往“人类纯洁而天真的花”)使他本能地厌恶、疏离前者而关注、贴近后者并最终将自己的命运与她们联系在一起。这种情感是对人类命运的普遍同情,带着一份“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知相怜,超越了一般的男女之情。
     作为芙蓉镇女性世界的两个代表人物——文嫂与陶岚,一个恪守传统,在生活的重压下走向自我封闭;一个看破世态,在思想的苦闷中走向自我放纵。这样分属两极的性恪是那个时代那个环境下女性同一悲剧命运的不同演绎。这就决定了她们会对萧涧秋这个与芙蓉镇男性世界格格不入的人产生好感并在无望的挣扎中将其作为救世主,寻求生活上的依靠和思想上的指引,而远非以往研究者认定的爱情。下面就萧涧秋与文嫂、萧涧秋与陶岚之间的相互关系先进行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萧涧秋与采莲的关系进行定位。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第23卷第2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