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李家烈先生和《李白诗酒人生》一书提出“李白是外国人”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从李白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李白自述家世,李白的外貌、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分析,李白是汉人,不是外国人,是明明白白的。 关键词 李白;异族说;出生地;家世 李白是我国的伟大诗人,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他当然是中国人,是汉族人,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但近几十年却出现了异议。1930年,冯承钧先生在《唐代华化番胡考》中说李白是生在大食国的外国人,1935年,陈寅恪先生更明确说李白“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后来幽谷又说李白是中国化的突厥人,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批判了陈寅格的观点,说“李白肯定是汉人”,日本松浦友久先生又反驳了郭沫若的观点,认为“李白的家世本来是西域异族”,笔者在《李白异族说质疑》中反驳了松浦友久等人的观点,后来李家烈先生又重申陈寅恪、松浦友久等人的观点,而且走得更远,认为李白“不是汉人,亦非边疆民族”,也就是说李白是地地道道的“老外”。徐文海、李晓峰先生在《李白诗酒人生》一书中,赫然出现一个小标题:“李白是外国人”,其中没提出新的史料依据,而是引用了陈寅恪的观点。对此不能不一辩。 李家烈先生认为李白不是汉人,也不是边疆民族的理由是:(l)李白与汉族儒家文化相抵悟,没有丝毫的汉族的“夷夏之防”;(2)李白在自述家世时,有意掩饰外国籍贯;(3)李白通晓外语;(4)李白的外貌奇异,是身高1.9米的高鼻蓝眼洋人。 一、从李白与儒家文化的关系看不出李白是胡人 李家烈先生认为李白“与汉族儒家文化是相抵牾的”,因而断言他不是汉人。李白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已有不少学者作了深入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李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笔者认为在李白博杂的兼容性的思想中,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不能抓住李白的某些诗句或某些行为就片面地得出李白与儒家文化相抵牾的结论。李白的确写过嘲讽鲁儒的诗,但鲁儒不能与儒家文化画等号,李白也说过“凤歌笑孔丘”,但他也有很多的诗文中尊称孔子为“大圣”、“圣人”,在他临终时还吟道:“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这是他一生最后的一句诗,呼唤的是孔子!怎么能说他对孔子及代表的儒家文化是抵牾的?唐代实行开明的宽容的文化政策,允许儒、道、佛三教自由辩论,也并未把儒家定为一尊,文人们说一些“嘲尧舜笑孔子”的话,并不是“极罕见的”,杜甫有诗云:“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难道我们能抓住这句对孔子大不敬的话来推论杜甫与汉族儒家文化相抵牾,进而得出杜甫是外国人的荒谬结论么? 再说,从李白的“家庭观念与汉族儒家文化相去甚远”就能推论李白是外国人吗?在汉人中也不乏家庭观念薄弱,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人。王琦是说过:“太白诗中绝无思亲之句”,但他接着还有一句话:“疑其迁化久矣。”这种推论是很有道理的。笔者认为李白出蜀之前,还没有任何名声时,父母已去世,出蜀后在故乡已无父母可思,这种事与李白国籍毫不相干。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