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诗作年质疑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谢思炜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根据诗体、题材、用语等多方面的证据来看,《代曲江老人百韵》“年十六时作”之说很可能是作者元稹本人提供的不可靠之词。当然,这一点并不必然涉及作者的人品“污点”,而是与唐人普遍“好大言”的风气有关。
    关键词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李杜并称
     《元氏长庆集》卷十律诗首篇《代曲江老人百韵》,题下注:“年十六时作。”论元稹诗者对此似均无疑义,卞孝萱《元稹年谱》等均将此诗系于贞元十年(793年)。但细考本诗内容及同时诗坛情况,却觉此说颇多可疑之点。
     首先,从诗体来看,此诗是一首典型的长篇排律,属于元稹、白居易唱和中最为得意的“千字律诗”。有关此种诗体的创作情况,元稹、白居易都曾谈及。白居易《徐思未尽加为六韵重寄微之》诗自注:“众称元、白为千字律诗,或号元和格。"(卷23,P503)元稹《上令狐相公诗启》:“稹与同门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小生自审不能以过之,往往戏排旧韵,别创新词,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耳。江湖间为诗者,复相仿效,力或不足,则至于颠倒语言,重复首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自谓元和诗体。”二人所讲的均是元和中的情况,而且元稹明确将此作的发起者归为白居易。今察元、白集,属于此体的最早作品即是白居易元和五年(810年)所作《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卷13,P245),元稹随后和作《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卷10,P4)。其后二人又有多篇此体唱和之作。所谓“元和体”的最早出处和涵义,就来自这里。既称“元和体”,其起于元和年间当为同时人所公认。对于元、白的这一标志性诗体,如果元稹早在十余年前就有一篇足以夸耀之作,怎么自己反而忽略不提呢?白居易与元稹相知甚深,但也从未提及此作。当然,元、白作千字律诗,是直接追摹杜甫。但杜甫本人直至晚年才写作过一首《秋日夔府咏怀一百韵》,其后无人接续,此时如果有人重新尝试此体(更何况是一位16岁少年),自是诗坛盛事,怎么同时人无一知晓,甚至连作者本人都有意忽略了呢?此甚不可解之事。
     其次,以情理论,元镇尽管“九岁解赋诗”(卷11,P2),十五明经及第,又有“元才子”之称(卷70,P1468),但16岁就能写出这首百韵长篇,仍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遍数历代神童诗人,也决无二例。初读元集至此,简直目瞪口呆。律体初习,四韵调停妥当已属不易。省题诗则限定为六韵。一般诗人如不经过充分练习,诗艺臻于成熟,是不敢轻易尝试长篇律体的。即便尝试,也应首先选一些投赠颂德、有实际需要的题目来作。问题不在于篇幅的机械加长,这样长篇的、内容复杂的作品,在学养、阅历、观察思考能力乃至谋篇布局、对文字的感觉和控制能力、写作毅力方面,都会对作者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其写作时间要持续一月乃至数月,绝非仅靠才高思逸和一时灵感迸发就可跳就的。其写作之难,从作者之少、当时仿效“元和体”后进者的失败,也可看得十分清楚。就内容而言,此诗不啻一篇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史诗,涉及唐代朝政史实、文物典章、风俗掌故、地理人物众多,如“姚宋”、“紫宸”、“建□”,“九部”、“酺礼”、“梨园”、“花萼”、“李杜”、“苏张”、“越雟”“马埒”、“鹿□”,“五酘”、“秘图”之类,表明作者对相关史实早已烂熟于心,可以根据主题需要任意铺陈评点。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清华大学学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