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唐时名相、诗人李德裕在党争中失利,于大中三年(公元849年)被贬逐到海南岛,但其具体贬所究在岛上何处,自明代以来,便说法不一,或谓崖州,或谓振州,1962年,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肯定了振州说。笔者认为,振州说是缺乏根据的。 关键词 李德裕 崖州 振州 后裔 望阙亭 唐宣宗大中元年,李德裕被贬潮州司马,贬制于年底发出,明年正月初成行,约五月份到达潮州。九月,再追贬为崖州司户参军,“由所在驰释发遣”,第二年正月遂抵崖州贬所。其贬潮州司马及贬崖州司户参军制,今尚见于《唐大诏令集》中,而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以及五代宋初的一些著名杂记,如《南部新书》、《北梦琐言》等,对于李德裕贬崖州并死于崖州一事,均未持异说。一九六二年三月,郭沫若在《光明日报》发表《李德裕在海南岛上》一文,指出李德裕当年的贬所其实是唐代的振州,而不是崖州,他的主要根据是,第一,李德裕有《望阙亭》诗一首,所描述的环境应是振州的景象;第二,传说振州有李德裕的后裔。郭老的意见不乏启发性,然而思索之下,又总觉难成定论。下面,笔者拟围绕上述两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尚祈读者教正。 一、李德裕是贬崖州还是振州 唐代的崖州和振州都在海南岛上,前者在岛北,后者在岛南,中间隔了迂回曲折的一千多里路程,本来没有什么瓜葛,然而偏偏就在这上面发生了问题。由于牛党的排挤打击,李德裕失欢于唐宣宗,从宰相地位上急速向下滑落,开始是被闲置于洛阳,即所谓“分司东都”,接着是一再遭贬,终于被流放到了海南岛上。海南岛作为流贬官员的惩戒地,并不自李德裕始,所以,当年的秉政者对于海南岛的地图应该是十分熟悉的,南北两端各为何地,相信不会搞错。而李德裕是被贬往崖州的,那地方约略相当于今日的琼山县地。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