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论《儒林外史》原作非五十回——与章培恒先生商榷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佟瑞坤 参加讨论

    《儒林外史》原作回数说法不一,程晋芳说是“五十卷”[1]即五十回.金和说“原书仅五十五卷”[2]即五十五回,但今见最早刻本嘉庆八年卧闲草堂本是五十六回。至于后来出现的六十回本,已被确认有四回属后人伪作[3]。所以《儒林外史》原本回数有五十回、五十五回、五十六回三说。后两说的差距只在“幽榜”一节文字.与今本出人最大的是五十回说。此说虽无版本为证,却是作者的好友所记,自然不便忽视;但在目前条件下要证明它,就必须找出五十六回本中哪些文字是伪作。
     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课题。最早对此作出解答的是著名的文学史专家章培恒先生。他的大作《<《儒林外史>原貌初探》[4](以下简称《初探》)是试图从文本研究方面解决这一难题的力作。文章在确认已有的“五十六回本《儒林外史》的最后一回(不包括结尾一词)系后人窜入”的说法的同时,又进一步指出了后人窜入的另外五回分别是“第三十六回的一半,第三十八回至第四十回的一大半.第四十一回结尾至第四十四回的前面一小半”(章先生认为是窜入的这些部分,以下简称“五回”)。这个论证受到了《儒林外史》研究界的广泛注意,加强了五十回说的影响。
     但是,欲把这样一个久为历史的风尘所迷埋的事实真相清理明白,即以章先生之高才细密,怕也难免有所疏漏。笔者据章先生的论证对照原著,细读一过,再三推考,觉得《初探》指称这五回书伪作的证据仍嫌不足,五十回说的最后结论似难于成立。
     《初探》论证这五回伪作的大前提是:“吴敬锌在写作时,对作品中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经过周密考虑和计算的。”具体根据则有三个方面:(一)这五回中的时问安排与其他部分“扦格不入”;(二)这五回有“一系列不合情理的描写”,“不但思想内容不高明,在艺术上也颇低劣,跟全书的高度艺术成就很不相称”;(三)删去这五回,全书“在时问上又前后密合,毫无矛盾了”。文章论证很细密,也就因此一旦有某些流漏·整个的论证就有瓦解的危险。所以本文不拟针对《初探》的内容逐一说明,只对几个明显而关键的问题略抒管见。
     首先,《初探》论证这五回伪作的前提是不成立的。文章举《儒林外史》原作的前三十六回为例,说明作者创作中计算时间的周密。第一回不计,《初探》把第二至第三十五回在时间上分为四大段:“第一段为第二至八回·共三十二年。第二段为第八至二十回,共十一年。第二段为第二十至二十五回,共七年。第四段为第二十五至三十五回,共十九年”。然后具体考察各段,认为“第二段各故事历年相加恰与该大段的总年数相合”(总年数根据书中标明的具体历史年代推算出来);其余三大段中各故事“清楚交待的年代和从其他方面显示出来的大致年代相加,仍与该大段的总年数相适应。若不是作者在写作时对各故事的时间作过精心计算,绝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文章试举了第二段和第三段为例以概其余,但恰恰第一段与第四段在故事历年上就与《初探》的说法明显相悖。
     第一段从周进写起。周进故事历年如下:薛家集坐馆,“将就混了一年”,第二年中举,次年中进士,“荏苒三年,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共六年;接下来范进的故事:第六年“十二月上旬”范进进学,次年秋中举,母丧遵制丁忧三年,然后会试及第,当是进学后的第六年。这时第一段的全部故事进行到第十一年。“数年之后,(范进)钦点山东学道”一一“数年”不得确知其数。但是“命下之日”周进嘱范进关照荀玫,曾说到他给荀玫“训蒙的时候”到眼下“又过了十多年”,也就是说包括“数年”在内,全部故事至此“十多年”。接下来荀玫、王惠的故事:荀玫进学,“次年录科,又取了第一”,并于当年中举,次年又中了进士,授工部主事三年俸满,丧母“丁忧”去了。而王惠于次年补了南昌知府.“做到两年多些……各处荐了”.”适值宁王反乱……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躜军需。”“次年、宁王统兵破了南籁官军”,王惠投降。小计荀、王故事共几年,全书故事至此也就是《初探》所说第一大段故事历年总计不过三十余年。这就与根据书中标明的年代显示出的应有年数有了很大出入。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