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百年中国书话散文综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王兆胜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百年中国书话散文经历了由启蒙到人生体验再到消遣审美的发展过程,它具有书卷气、功用性 .随意性和短小精粹的特点,这对读书、理解作家、理解人生和人性等都有益处,其不足是缺乏文体意识的自觉。
    关键词 百年中国、书话散文、发展历程、个性特征、成就与不足
     从选题角度看,散文可分为记人、记事、记景、记物,而在“记物”中又可分为记衣、记食、记住、记书、记草木虫鱼和飞禽走兽等。“记书”即是“话书”,也可称之为“书话”。顾名思义,所谓“书话”散文,就是谈“书”的散文,因为书可寻、可买、可藏、可读、可赏、可玩、可赠、可卖、可毁、可失,而将这些内容形诸文字,写成文章,即可成为书话散文了。与其他散文样式如记游散文一样,20 世纪中国书话散文也获得了发展,并出现了较有特色的书话散文家,当然,其中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但由于各种原因,书话散文很少引起研究者注意。本文拟对百年中国书话散文的发展历程、独特个性、成就及不足做全面的梳理研究
     一
     百年中国书话散文的内涵与形态相当复杂,很难对其进行概括,不过,认真研究它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从历史的发展脉络看,不同时期的书话散文有着不同的性质特点。大致说来,可分为4个时期,即“五四”前后的启蒙期,20 世纪30 .40年代前后的人生体味期,60年代的消遣审美期和80、90年代以来的心灵感悟期。
     早在1914年周作人就写了《读书论》一文,严厉指出“恶书”、“庸劣之书”为天下之公害。写于1923年的《儿童的书》与《关于儿童的书》则对中国没有儿童的书表示忧虑:“二十徐年后的今日,教育文艺比那时发达得多了,但这个要求曾否满足,有多少适宜的儿童的书了么?”没有儿童的书,中国的前途及未来就毫无希望可言。最可怕者,在儿童歌谣中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太教育,偏于教训的:二是太艺术的,偏重玄美,在两者中前者流毒更甚。周作人坚决反对在儿童、小学生书刊上开辟“提倡国货号”,“反对把一时的政治意见注入幼稚的头脑里去”。对许多小学生参加“示威运动”,周作人非常愤怒,他说:“我看了不禁伤心,想到那些主任教员真可以当得‘贼夫人之子’的评语。小孩长大时,因了自主的判断,要去冒险舍生,别人没有什么话说,但是这样的糟蹋,可以说是惨无人道了”。周作人并不否认,艺术里可以寓意,但他强调“须得如做果汁冰酪一样,要把果子味混透在酪里,决不可只把一块果子皮放在上面就算了事”。当然,在周作人看来,即使做到了水乳交融,它也不是儿童文学的最上乘,“因为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有那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像交徒生《丑小鸭》是佳作,但《小伊达的花》则更佳,因为“实在只因他那非教训的无意思,空灵的幻想与快活的嬉笑,比那些老成的文字更与儿童的世:界接近了。”看来,周作人非常强调:让孩子在纯洁自然的人地自由成长,保存幻想、天真和本性,而不受现实黑暗及道学文化的影响,这是儿童书籍应该注意的。因此,周作人提出这样的观念:“儿童的文学只是儿童本位的,此外更没有什么标准。”[1]这里,启蒙的色彩非常浓重。
    ……
    

点及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