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驳一种荒唐的艺术美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29 中国文学网 黄海澄 参加讨论

     前几年从报刊上看到,在电视连续剧《唐明皇》中扮演杨贵妃的演员林芳兵,因“工作需要”,在短期内增肥10公斤,把一位窈窕淑女,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肥婆。看到这一消息我不禁大吃一惊,既为演员的健康担忧,也为引致这一荒谬现象的荒谬艺术理论感到无奈。
     半个多世纪以来,主要是从前苏联引进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则是历史生活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又是认识论式的反映,即把反映论的哲学认识论机械地搬用于艺术领域,解释艺术现象,认为艺术同哲学和科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一反映形式,它们之间的唯一区别是艺术用形象认识生活,哲学和科学则是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推理的方式认识生活,此外就没有什么重大区别了。艺术既然是对现实生活或历史生活的一种认识或“反映”,那么,认识的最高品格和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被认识的对象相符合、一致,这种符合、一致在哲学和科学上叫做真理,在艺术上叫做真实”。这就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传统的哲学真理观和艺术真实观。既然如此,那么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就要符合历史的记载。据史书上说,杨贵妃(玉环)颇为丰腴,所谓“环肥燕瘦”(汉成帝妃赵飞燕瘦轻)是出了名的。在认识论的艺术哲学的框架内,让扮演杨贵妃的演员增肥,以便符合知“环肥燕瘦”的历史记载,追求认识论式的“真实”,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此举之荒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评说。
     一、艺术从根本上说不是一种认知形式
     为什么说艺术不是一种认知形式或曰知识形式呢?
     第一,把艺术当做认知形式不符合人类社会的结构功能原理。
     人类社会作为一个自组织、自控制、自调节的最高级系统,有其结构和功能上的高度精密性与合理性。在我们人类的生存活动中,认识功能好比眼睛,是管看路的;情感功能好比发动机,是给行为提供动力的。没有眼睛看路,就像“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危险得很;没有动力推动人的行为,如何行动得起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活动以及作为人类认知活动高级成果的哲学、科学,就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眼睛和向导,而我们的情感则是动力。艺术通过它所形象地展示的生活中的真、善、美、益和假、恶、丑、害诸种正的与负的价值,以及这此正、负价值事物在作者心中所激荡起来的感情,来激发艺术受众的感情,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推动人们创造、发展生活中的真、善、美、益,限制或消除假、恶、开、害,使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进步,人类更加幸福。艺术是人类社会系统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动力结构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认知和情感、科学和艺术在人类心理结构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功能是如此不同,岂容混淆!看路的职能已有认知及其系统成果科学来承担,若把艺术再当做认知形式来看,那就意味着人类社会在结构和功能上既有重复和浪费,又有严重的缺陷。如果我们承认人类社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自组织系统,那么,它就不可能存在如此无谓的重复与严重的缺陷。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指导生存活动,使自己在适应环境、改造世_界的实践活动中不犯或少犯错误,达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让艺术担负这样的任务,是超出了它的职能范围。《义勇军进行曲》以急迫的呐喊唤起千百万优秀中华儿女奔赴抗日战场,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在激发人们仇恨法西斯侵略者并起来战而胜之方面发挥了伟大的作用,但是,它们没有,也不可能告诉人们如何采取什么策略、方法去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这不是它们的职能,这种职能要由研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科学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来担承。《义勇军进行曲》等作为艺术作品不可能担负认识世界的功能,而是鼓舞人们的抗敌热情,为抗战救亡提供精神动力。科学和艺术的作用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由此可见,把艺术归入认识系统,是归错了档,划错了类。
    ……
    

点击附件浏览全文
    原载:《文艺争鸣》2005年04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