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界应该正视自身在全球化与物质潮流面前的历史责任,并以精神的高雅气度与批评的纯真本质,表达世俗化中的批判意义,高扬人文精神,激励公众的精神追求,重新去诗意地感悟人生。 全球化把世界以更加直观和直接地推到了我们面前,但同时,我们又会发觉,这个趋势将世界变得简单和没有个性了。它突然因为面对世界这个题材的无国界化,一下就失去了许多原先属于自己区域的独特的细节,你在上海和北京吃肯德基,和在纽约和巴黎吃肯德基,仿佛是一样的。它使我们失去了许多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细节和一些可能的生活新鲜,让我们的眼光变得迷惘,思考趋向迟钝,审美流入世俗。但事实上各个民族各个不同国家存在着的传统文化,依然潜在着异中求同的世界认同和不整齐划一的生活审美,就像同一民族的人进入佛庙也会有不同的对佛的认识和心态一样。只不过在强大的全球化的吞噬下,这些个性化被淹没或被推至于深处而已。所以,面对小说和诗歌在更多地学习西方的技巧与表达方式(形式)的同时,无数即时轻快涌现的没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没有接续唐诗宋词经典精髓的诗歌与中国传奇话本及俚语杂唱经典精华的小说,虽然数量可观也不断刊出于名刊大报,但细细筛选之下,拿它与中国经济发展相比,确令人感到汗颜和不安。为此,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应该尖锐勇敢地挑刺这类浅显泛滥的文学“繁荣”现象,同时对一些较有声望作家中存在着模仿性甚强的习性,予以严肃细腻地指出阻碍他们的向新发展的问题。在数字化电子化的时代,中国当代作家如果看不到西方文化的泛滥将会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没有个性的非美存在,特别是自己的传统语言将会被殃及至灭顶之灾的大祸,我们的文学批评在这里就更不应该缺席或者沉默,而要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学批评优良传统。 当然,进行真正的文学批评是需要一定勇气的。然而,这也正若伽利略当年申张自然科学的真实存在一样,它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的指向,又是精神上无畏无惧的探索(包括批评自身在过程中会犯下的过错和不当)。所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就是要挣扎出只说好不说坏、只顾情面不顾文学的积弊环境,以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与文学批评的功能,走上境界,说出真话,指出问题,亮出观点。把只做皮影戏、只吐泡沫的文学批评一剑封喉,割去身上几多附加利益的沉重赘肉,正义上阵,公平言评。 优秀的中国文学,在它虚构的世界里,作为一种故事形式,应该在避免程式化与教化中,见出自身新的主动鲜活性来。而文学批评正是在紧密关注这类作品的进程下写出生动丰富的分析,从而能让文学作品在真正的及时的批评中,让作家与读者在获得启示或受到沉痛或激励的过程中,开阔他们的视野和提升作家创作转换时的叙事内质。事实上,作家作品的好坏,文学批评是一个实在的审美(阅读)认识,它能让文学作品更具自身运行的生命力。而当批评家率先在他的文本里读到潜在的含义,并以历史的分析和现实的比照,更以他哲思的高度让作品像春天的鲜花更加怒放,批评这时也就接续和扩展了作品的意向性含义,反之,作品缺陷越大,批评也就会越尖锐越深刻。当一部作品问世,其实它已不是单纯的发生史。文学批评的介入,是把文学作品推向具有二度创造性质的文学活动的多层世界,让众多读者开拓思路,更能让作家感知,越是发展的世界越是问题多的世界,作家与作品就得在这种现象中去发挥它的历史意识与超前意识,以它自行建树的主体意识,融理论、思想、分析于一体,跳出表面的虚热现象,去提出自己的批评。有时候,作家把作品写出来了,往往自己也不知道它究竟好不好,这时,我们的批评就应该以思想的高度与审美的深度去作高规格的评说。具有思想与哲理高度的文学批评,才能让作家避免陷于单纯的文学叙事,从而能让作家在作品创作中能寻求到真正的多元意义。它也同时使我们想到一个显例,一个文艺批评家曾对一个书法家的作品进行批评说,你的篆书收笔,变化太小。书法家反问道,难道100幅作品就要100种不同的收笔形式吗?事实上,正是批评使作品有可能在被阅读过程中产生前沿意识,促使书法家在前进路上打个盹儿后,能让自己的智力发挥不至在机械重复中停滞不前。因为严峻的批评有时像扭转了河的流向一样会给书法家作家一个新的方向。收笔变化太少的批评正是寓意着这样的前沿意识。 文学批评,不能被平庸的作品消费。 原载:《文艺报》2013年12月0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