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方向清晰,目标明确,将让出版“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定。 (链接:本报9月8日第1版《六面向共筑出版五年中高速增长》,9月29日第1版《精品出版凝聚中国精神双效迸发》,10月10日第1版《出版业融合创新风正一帆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先后印发,统筹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文化贸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文化“走出去”力度空前加大。我国出版业同声相和、砥砺前行、走向世界,对外交流更加活跃,成效更加显著。五年里,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文化著作翻译出版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数十项重点工程的支撑下,我国出版“走出去”基本形成了产品“走出去”、作家“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的全方位格局。 2012~2016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总量增长达18.9%,累计输出图书版权近4万种,图书进入80余个国家和地区;版权贸易逆差从2012年的1∶2.20缩小至2016年的1∶1.75,并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使得国外读者的关注点从单一的传统文化内容转向“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等政治经济制度内容;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中国作家折桂国际文学大奖,作品被译成数十种语言销往世界各地;各大出版机构利用重要翻译出版平台、数字内容交易平台及世界各大展会平台,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中国出版集团、安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接连在世界各地投资设立分支机构,推进本土化运营,实现国内外同步出版发行;出版集团(社)打造专业翻译团队,培育多语种人才,为优秀作品的译介、版权谈判做准备。五年来,中国文化深入国际主流市场,从“几枝竞放”发展到“遍地开花”。 打造图书精品 增强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中国热”现象持续升温。出版机构顺势而为,就国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其中,“中国梦”“中国道路”“一带一路”等主题出版物、当代名家名作、对外汉语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4类图书大放异彩,版权输出成绩卓越,为世界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打开了窗口。 主旋律图书引领中国出版“走出去”。据统计,截至2017年8月,外文出版社《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22个语种,进入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发行已突破50万册。《摆脱贫困》《习近平讲故事》实现多语种版权输出,《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英文版海外销售3万册,《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已出版12个语种。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版权贸易总量近5000种,比2014年增加2300种。(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中国当代名家名作深入国际主流市场。截至2017年2月,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已被翻译成33个语种,出版发行了16个语种,并成功签约美国最大独立制片公司,进行电影改编。同时,麦家作品《暗算》的英语、西班牙语版也将陆续推出;截至2017年7月,曹文轩的长篇小说《青铜葵花》已实现在英、法、美、德、意、越、韩、日、埃等13个国家的版权输出;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系列已被翻译成10余种语言,英文版目前全球销量超76万册;余华的《活着》走出国门,被译成多语种,拍成话剧在德国上映,《许三观卖血记》被搬上韩国大荧屏。 对外汉语教材覆盖多国家、多地区。据2017“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数据显示,中国年均出版对外汉语教材5000余种,参与组织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单位近100家。近年来,华语教学出版社的《流利汉语》受到汉语学习者追捧,“华语阅读金字塔”系列、“我的第一本中文故事”系列等50种近百册中文教材及读物成为阿布扎比皇室选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为泰国职业教育汉语教学量身定制的《体验职业汉语》备受好评。今年6月,“十三五”阶段“一带一路”汉学国际传播课题在京启动,包括建立海外汉学研究中心,进行国际汉语教材研发等,构建以汉学为概念的中华文化传播创新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读物仍为海外读者关注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走出去”质量和速度均有显著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版权书达1.2万种,年均增长率达10%。外文出版社“中国文化与文明系列普及版”(多语种)、北京出版社“北京古建文化”丛书(英文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戏曲海外传播工程系列”(英文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华文化东盟译丛”等图书,分别从建筑、戏曲、儒家文化等不同视角为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供范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