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论思考(4)

http://www.newdu.com 2017-10-24 中国马论坛 丁国旗 参加讨论

    注 释:
    [1] 金惠敏:《学术国际化,不只是一个英语问题》,《粤海风》2011年第6期。
    [2] 张晶:《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文学理论前沿》2005年第2辑。
    [3] 张晶:《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文学理论前沿》2005年第2辑。
    [4] 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23—224页。
    [5] 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第33页。
    [6]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李晨曦译,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版,第45页。
    [7] 张晶:《中国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文学理论前沿》2005年第2辑。
    [8] 杜书瀛:《论“诗文评”》,《文学遗产》2011年第6期。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
    [10] 刘庆福《马克思恩格斯文艺论著在中国翻译出版情况简述》,《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
    [11] 这五封书信分别是《马克思致拉萨尔》(1859年)、《恩格斯致拉萨尔》(1859年)、《恩格斯致敏·考茨基》(1885年)、《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1888年)、《恩格斯致保·恩斯特》(1890年)。
    [12] 就全译文而言,1932年瞿秋白翻译了“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和“恩格斯致保·恩斯特”(译文可见瞿秋白《海上述林》,鲁迅编,1936年出版);1934年胡风从日译本翻译了《与敏娜·考茨基论倾向文学》(见《译文》第1卷第1期,今译《恩格斯致敏·考茨基》);1935年易卓翻译了“恩格斯致拉萨尔”和“马克思致拉萨尔”(见1935年11月1日上海出版《文艺群众》第2期)。
    [1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9页。
    [14] 《纪要》总结概括了建国后“资产阶级的文艺思想、现代修正主义的文艺思想”的具体表现,并将之归纳为“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以及电影界的“离经叛道”论,使正确的文艺观点、正常的文艺探讨遭到了严厉批判与打击。
    [15] “三突出”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68年5月23日《文汇报》于会泳发表的《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1969年姚文元将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并且把它上升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智取威虎山》剧组的文章《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红旗》1969年第12期)。1972年,“四人帮”又把“三突出”拔高为“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根本原则”、“进行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必须遵循的坚定不移的原则”,是“实践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这一社会主义文艺根本任务的有力保证”。(“小峦”<写作组名>《坚定不移,破浪前进》,《人民戏剧》1976年第1期)。
    [16] 见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