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傅雷画传》:为中国知识分子塑像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邵丹 参加讨论

    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真实的光不能永远掩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焰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
    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在四天三夜的红卫兵大抄家后,不堪酷虐,双双自尽。傅雷夫妇之死,成为“文革”十年中最震撼人心的悲剧之一。
    傅雷先生(1908--1966),是中国著名翻译家,他出生于上海南汇,曾经留学法国。傅雷的主要译著有《约翰•克利斯朵夫》《高老头》《艺术哲学》等名篇,另著有《傅雷家书》《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等作品。
    傅雷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遭到“批判”,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当时,他的长子、钢琴家傅聪正在波兰留学,闻恶讯出走英国,一时间被说成是“叛国分子”。傅聪的出走又加重了傅雷的罪名。到了“文革”期间,迫害进一步升级,以至最终酿成傅雷夫妇双双自尽的悲剧。直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傅雷冤案才得以平反,傅聪也终于拂去判国者的恶名。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书信《傅雷家书》出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傅雷是中国知识分子不屈的代表,也是多灾多难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缩影。作家叶永烈经过多年深入采访,在掌握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这本图文并茂的《傅雷画传》,形象地浓缩了傅雷这样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遭受的“左”的苦难以及他们坚强的抗争,歌颂了他们的正直、勤奋以及浓浓的亲情。
    那么,著名作家叶永烈,又是如何开始《傅雷画传》的写作呢?
    
    叶永烈关注傅雷,最初是从关注傅聪开始的。
    1979年4月,傅聪从英国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上海,出席父亲傅雷平反昭雪的追悼会和骨灰安放仪式。这时,傅雷的冤案已经平反,可是笼罩在傅聪头上的“叛国者”阴影并未散去。关于傅聪的报导,在当时是严加控制的。就连傅聪的报道不能超过多少字,必须安排在第几版,都有严格的规定。叶永烈当时从《中国青年报》的一份内参上,看到详细的傅聪动向报导,傅聪又爱国、又“叛国”的曲折经历,引起他的关注。
    在对傅聪有了些了解之后,叶永烈发觉他和他父亲傅雷都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尽管当时无法发表关于傅聪的报告文学,他还是在1980年以他为模特儿写成一万五千字的小说《爱国的“叛国者”》。
    叶永烈采访了傅聪,又采访了傅敏。他的视野转向他们的父亲傅雷。他采访的范围逐步扩大,内中包括傅雷夫人哥哥朱人秀、傅雷的老保姆周菊娣、梅月英(荷娣),傅雷夫人侄女朱佛容;傅雷的许多好友:著名作家柯灵、楼适夷,数学家雷垣教授,翻译家周煦良教授,声学家林俊卿教授,音乐家丁善德教授,小提琴家毛楚恩教授,翻译家严大椿教授,法学家裘劭恒教授,傅雷干女儿、钢琴家牛恩德博士;傅聪的好友: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教授,钢琴家史大正,上海音乐学院吴乐懿教授,上海音乐学院李民铎教授……
    1983年9月,文化部外事局俞慧钧女士给叶永烈很大帮助,给他看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对傅聪问题的批示的影印件以及有关文件。
    叶永烈的采访逐步深入:
    “挖”出了那位冒死保存傅雷夫妇骨灰、感人至深的江小燕;
    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局查到傅雷死亡档案,采访了有关公安人员,首次揭开傅雷之死的真相。
    在广泛采访的基础上,叶永烈写出关于傅雷、傅聪、傅敏的三篇报告文学。
    楼适夷先生在给叶永烈的信中,曾经建议他写长篇《傅雷传》。叶永烈原本也准备写,所以对傅雷亲友作了广泛的采访,为写作长篇《傅雷传》作了充分的准备。然而,后来他忙于“红色三部曲”、《“四人帮”兴衰》等一系列重大政治题材的长篇纪实文学的创作,也就把《傅雷传》的写作搁下来了。直到2004年7月方脱稿完成《傅雷画传》。
    可以说,在当今的中国作家中,叶永烈是最早对傅雷生平产生兴趣,并广泛搜集写作材料的有心人,许多叶永烈曾经采访过的傅雷生前好友,如今大多已作古,叶永烈的采访记录,便成为宝贵的“绝版”资料。此本《傅雷画传》,因此具有他人无法替代的价值。
    生于艰难,死于危世。傅雷的一生,历处逆境。广为流传的《傅雷家书》,可以说是傅雷思想的真实流露,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纯真的心灵。《傅雷家书》的巨大魅力,正是在于傅雷高尚的人格力量。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可以说是傅雷品格的生动写照。他生前非常喜欢这两句诗。
    1985年5月27日,叶永烈在上海采访傅聪时,傅聪说,他的父亲傅雷最喜欢这两句诗,并以此作为座右铭。他的父亲的特点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傅聪说,父亲总是忧国忧民,为整个人类的命运担忧。他是一个想得很多、想得很远、想得很深的人,是一个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的人。
    傅聪说,他的父亲是“五四”一代中国典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不应当只是理解为“有知识的人”,亦即英文中的Intellectual。知识分子应当是Instruction,即有思想的人。知识分子是社会进步的先锋队。也正因为这样,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总是命运坎坷,如伽利略、哥白尼等等。他们总是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不做“顺民”。傅雷身处逆境时所写的《傅雷家书》,也可以说是一本忧国之书,忧民之书。尽管傅雷受极左路线迫害,不得不终日蜗居,与世隔绝,但是他的心是博大无涯的,紧紧地与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哀乐相连。
    傅雷先生,他那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难、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但是傅雷先生人格的光芒永远不会被掩没,它的光焰将照彻人间,得到它应该得到的尊敬和爱。
    《傅雷画传》,为傅雷先生以及所有与傅雷先生同命运的中国知识分子塑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