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口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虞云国 参加讨论

    一部中国史离不开人口史,对此是无庸饶舌的。若要讨论人口因素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就必须借助于人口史研究的坚实成果。中国是一个泱泱的人口大国,中国人口史的研究,对于世界人口研究与世界人口史研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直到1988年以后,历史学界才有通代性的《中国人口史》问世。但数十万字一卷本的《中国人口史》,与中国人口史的绵长、复杂与丰富相比,显得很不匹配。2002年,由葛剑雄主编的《中国人口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全部出齐,这才彻底扭转了中国人口史研究“有气无力”的局面。这部皇皇6大卷400万字的人口史巨著,是中国人口史研究无愧于泱泱人口大国的里程碑,也是中国史学界近年来最令人注目的成果之一。
    这一成果的取得,是以葛剑雄为首的人口史专家长期拓荒耕耘的结果。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就以《西汉人口地理》的出色研究,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历史学博士。其后,他先后出版了多种中国人口史专著,形成了对人口史研究的基本观点与理论框架。尤以1997年主编的6卷本《中国移民史》,深得学术界的好评,成为《中国人口史》的前期成果。这部《中国人口史》,倘若从主编的博士论文算起,已经磨砺了两个10年。
    强调理论探索,重视研究方法,是这部《中国人口史》的特色之一。
    主编在第1卷里以20余万字的《导论》,对中国人口史研究的主要问题与总体看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导论》视野开阔,议论风发,在理论上既富有总结性,又颇具前瞻性,不仅是一部闳通的中国人口史概论,也是中国历史人口学的奠基之作。
    如果说,《导论》表达了主编对这一学科的宏观理论把握,其他各卷作者也在相关研究中展现了自己良好的理论素养。他们认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中国学者总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证性研究,提出一些带有理论色彩的概念来。这既是学术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在研究方法上,人口史既属于人口学的分支学科,又属于历史学的专门史范畴,因而需要同时借助于人口学与社会学的理论、方法与手段。为了确定历史时期人口赖以活动的特定的空间地理范围,人口史研究也必须利用历史地理学的成果与方法。当然,社会学与人类学等跨学科的方法同样是可以借鉴的。但“所有这些方法的运用,都必须以历史文献和其他历史信息为基础”(卷1页108)。总之,历史学方法是中国人口史研究最基本与最主要的方法。
    各卷作者根据自己研究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运用了各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例如,第2卷隋唐五代时期因敦煌吐鲁番文书与碑刻墓志大量发现,就采用了地下材料与传世文献相印证的方法;第3卷辽宋金元时期因人口数据与区域划分都相对较多的特点,引进了序列关系分析方法与邻近区域比较方法;第4、5卷由于人口数据的增多,统计学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运用;第6卷因人口普查数据的相对充分性,对有关人口数据进行评判时,则“主要采用内部一致性的检验方法”(卷6页7)。
    文献基础扎实,考证功夫精深,是这部《中国人口史》的特色之二。
    中国人口史研究的困难主要来自史料的局限。对于人口史研究来说,这些研究资料存在着两大问题:第一,如何取得;第二,是否真实。
    解决第一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依靠研究者沙里淘金式钩稽史料的耐心与本领。第3卷的作者从元人文集中寻找出南宋末年全国人口的数据,初步完成了学术界向来认为难以完成的南宋后期人口研究;第5卷作者及其助手为了收集清代府县两级各个年份的人口数据,几乎剿翻了3000种左右的地方志,分别是在获取史料质与量上成功的个例。
    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手段,只有综合运用各种史料考辨方法,确证相关人口数据的可信度。本书各卷作者对史料的鉴别与考订,都下了狮子搏兔的大功夫。例如,隋唐五代卷作者对隋代“大索貌阅”时限的考证,对敦煌户籍中“女多男少”的辨订,对唐代地志户口资料的系年,都是颇见功力的。辽宋金元卷作者对宋代户口汇总发布系统的考证,更是引起了宋史学界的充分重视。正是扎实精深的史料考证,奠定了这部人口史巨著的坚实的基础。
    恪守学术规范,勇于自我批评,是这部《中国人口史》的特色之三。
    这部《中国人口史》的各卷作者,不但在参考文献里逐一开列了他们所能见到的前人论著,并在学术史回顾里对这些成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既肯定了它们对中国人口史研究的探索与贡献,也坦率地对前人的某些方法、理论、观点、结论表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或直接批评。细心的读者还不难发现,这部人口史各卷作者,有时“对同一问题的结论有所差异,对同一年代人口的数字有不同的估计”(卷1页682)。这不但不是这部人口史的缺陷,恰恰是其长处。当自己的学术观点与结论与各卷作者不相一致时,主编鼓励各卷作者坚持各自的立场,认为只有这样,“研究才能深化”。这种学术规范也是值得肯定与提倡的。实际上,类似英国的剑桥中国史与日本的岩波世界史,都是以这种学术规范邀集相关专家编撰而成的。
    对于自己的研究,这部人口史的作者既勇于修正过去结论的错误,也敢于承认自己目前研究的不足,这也是他们在学术规范上的自我约束。第1卷的作者承认,自己在《中国人口发展史》的旧著中对嘉庆二十五年人口密度最高府州的统计,不如现在第5卷相关表格的数据“更符合历史事实,对人口压力的影响也能做更合理的解释”(卷1页168)。明清两卷的作者在第4卷里修正了原先对洪武时期全国实际人口的过高估计。
    诚如本书主编所说:“历史的真实只是我们永恒的追求,而不可能是一项具体的成果,中国人口史也是如此。”(卷1页108)作为一项具体的成果,对《中国人口史》的价值,学术界还将会有深入的评价。这部里程碑式巨著的问世,决不意味着中国人口史研究的终结,正如主编与各位作者所表示的,“中国人口史的研究还只能算刚刚开始”(卷1页677)。我们期待他们推出更高质量的中国人口史研究的新成果。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1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