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面对“基因之盒”,潘多拉需要智慧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孙昭 参加讨论

    庆祝新世纪的钟声尚未飘散,我们却进入了一个多事之秋。2001年发生了许多事件,有的使人忧虑,有的令人沮丧,也有的让人感到鼓舞。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中的大部分将如同历史上众多其他事件一样,被人类扫到记忆的地毯下面,毕竟我们的大脑“CPU”和“内存”都是有限的。然而我相信发生在生物科学界的两件大事却一定会永载史册!一是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基本完成。二是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成功。现在还没有谁确切知道这两件事对人类发展究竟有多么巨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绝不会比原子弹和计算机来得小。
    如果说上个世纪是宇航科技抢尽风头,那么这个世纪幸运女神似乎把目光投向了生物科技。其实这种苗头在上个世纪末已经出现,1997年那个叫多利的小家伙在苏格兰横空出世,就像给这堆放置已久的生物科技干柴丢下了一个大火把,一场基因技术与生物革命的熊熊大火再也无法扑灭。有关生物技术与人类文明的讨论在科学家、哲学家、政府官员和平民百姓间轰轰烈烈地展开。一大批此类书籍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就好像二三十年前描写月球移民的书一样,但这回“预言家”们却具有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从这些书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金色的田野里结满硕大的谷穗,亩产万斤不再是虚妄的幻想。那些效率低下又污染环境的蒸汽机、燃气机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微生物燃料电池为动力的高效环保引擎。医生们手中那些令人生畏的手术刀与注射器变成了美味可口的香蕉蜜桃——它们蕴涵着疫苗、抗体以及能够修补我们身体缺陷的基因。不再有农药化肥的污染,也不再有温室效应,人与自然重新恢复了和谐。看来前途无限美好,我们已望见了天堂的门槛!可事实果真如此吗?许多人似乎并没有被科学家与作家们的激情所打动。世上没有能让所有人满意的事情,总有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反对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但生物科技的反对者们却并非完全出于那些荒谬的理由,他们所提出的一些论据即使最坚定生物科学家也感到困惑,普通大众则更是一头雾水。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一本名叫《基因天堂》的书似乎使我们在混沌的夜幕窥见一丝曙光。
    生物科技涉及面异常广泛,与人类的关系也极度复杂。那些美好的设想和方案固然充满诱惑,但几乎每个都牵扯到一大堆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属于科学,有些则超越了科学范围。由克隆羊多利和他的“父亲”维尔穆特博士点燃了生物科技大火后,克隆(特别是体细胞克隆)便成为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从克隆细胞到克隆器官,从克隆山羊到克隆熊猫不一而足,而人们最关心的恐怕还是我们人类自身是否也能克隆。其实体细胞克隆的概念由来以久,数年前作家倪匡写了一本叫《后备》的科幻小说,其中描写了一些掌握体细胞克隆技术的科学家秘密收集全球要人的细胞并培育其“副本”,关键时刻用这些“副本”的器官挽救他们的生命。这部小说中的克隆人没有意识和思想,但是仍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据说作家后来又写了另一部小说,这次情况更糟,克隆人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们在一个野心家的操纵下冒充各国领袖,企图与社会对抗。
    这些小说十年前也许只是小说。然而从多利羊诞生到人类胚胎干细胞合成,一切似乎都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现实正在向小说不断靠拢。即使这类极端的例子不会出现,克隆人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这种冲击并不仅仅局限于伦理的层面,而且单就技术而言,人类对于生命的本质仍然不甚明了,我们的克隆专家就像一些初级的盗版者,只是机械地刻录光盘,而对于光盘上所包涵的信息则缺乏了解,这样的机械克隆势必会造成某些难以察觉的错误,而这些错误有时可能是致命的。无论是长生不老的诱惑还是对已故亲友的怀念,都尚不足以构成冒险的理由。
    与克隆人相关的一个话题是所谓完人计划。人是种不安于现状的动物,谁不希望自己或自己的后代有周润发的魅力、乔丹的身手、莎士比亚的文采、爱因斯坦的智慧?这种奢望现在看来至少在生物学方面已不再是天方夜谭。将文体明星与科学巨匠的优秀基因导入胚胎细胞,或者利用体细胞克隆方法便可以制造出拥有这些名人遗传特征的“完人”。让我们姑且撇开复杂的技术细节不谈(尽管它们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如果此种技术果真存在,它是否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虽然有些遗憾,但我们无法否认,我们的星球还不是一个四海一家的大同世界,这种技术一旦出现就很可能被某些人所垄断,使他们相对于其他人处于绝对优势。这将会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最终引发动荡。
    科学技术好像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会为人类带来福祉,而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埋下某种隐患。但科学是必须的,除非人类打算回归原始。生物科技与其他科技一样,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旦开启就不可能再关闭。我们应该做的是控制好开启的方法,在获取宝物的同时尽一切努力把那些有害的东西留在盒内。这也许是一项极端困难的任务,今天的潘多拉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
    
    摘自《中华读书报》2002年1月23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