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五月症(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江南杂志社 newdu 参加讨论

    这是一次筹资一个亿的动员会,规格相当高。学校的党政领导悉数出席,二级学院的书记院长都要参加,直属单位一把手不能缺席。先是学校党委书记许宝杰作一番动员讲话,中心内容是学校80大庆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许书记以往的讲话一般都只讲原则讲宏观,不太讲细节和内容,不过这次却有些例外。他几乎用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强调细节,而且语速相当缓慢,语调也相当平和,这正是王三德喜欢的许书记的语气。接下来是余校长给各单位分派筹款任务,他讲话风格言语犀利,直截了当,直奔主题。他说这次校庆是百年一遇千载难逢,学校一定要趁机会多搞些钱,争取搞几个大项目。不久前省里黄国强省长到校调研,已经当场答应给一个亿,学校无论如何一定要再自筹一个亿。这一个亿,主要靠各单位各学院的力量,大家一定要紧紧依靠社会的力量,尤其是校友的支持。余欣荣还宣布,为了营造气氛,学校决定,校领导每人带头捐款两千元,正处级干部教授每人一千五,副处副教授一千,其他教职员工每人八百……
    王三德刚迈出办公楼大门,冯光荣就追上来,哭丧着脸说:“书记,我们要不要去找一下余校长,100万我们去哪里搞得到啊!”
    他停下脚步,转身盯着冯光荣说:“找他有用吗?你没听出他的语气吗?他还说我们学院少了呢。再说了,这个数是学校研究决定才下达的。要找你自己去找,我不去!”
    “这样太不公平了。”冯光荣郁闷地说,“他们也太瞎搞了吧!我们学院成立还不到十年,毕业生还没几届呢。哪里有什么校友捐款啊?我们都已经承担了庆典晚会,还负责校园美化设计,哪里还有什么时间去搞钱?”
    “有什么办法,简直是民不聊生呀。”王三德说完转身走了。冯光荣犹豫了一下,也跟了上来。
    西塘大学的校庆活动从一年前就开始筹备了。当时学校还下发了文件,书记校长担任筹备组长,一帮副职领导担任副组长,下设若干工作小组,专职副书记李纯亲自担任办公室主任,王三德和冯光荣都是工作小组的成员。用王三德的话说,所有的大头小脑都去抓校庆筹备工作了,足以说明学校把校庆当成一场大仗硬仗来打了。
    王三德一直想不太明白,学校领导为什么这么热衷搞校庆活动?为了这个活动投入这么大的精力,花这么大的财力?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可能是正如罗十万教授说的那样,领导想趁机筹到一笔大钱,把学校的硬件好好提升一下,借机超越同城的十几所高校,成为南城老大。
    罗十万号称艺术学院的大嘴,喜欢针贬时弊,说话一针见血。不过,王三德并不十分认同罗十万的观点,他认为领导的目光更高更远,想的问题更深更具战略性。以许宝杰和余欣荣的脑子,他们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不是一般人轻易就揣摩得了的。单就一件事,王三德就不得不对许书记高看三分。
    作为1980级的西塘学院毕业生,王三德头脑里的概念一直是母校创办于1944年,还有一年就整整70周年了。以往所有的校史,所有的表述都真切地记录着这一切。然而,刚到学校工作不足两年的许宝杰却从校史中看出了一个破绽。他从中了解到,上世纪三十年代,省立西塘高中曾经在南城名声显赫,排名在全省也是数一数二,培养出了不少人才。1942年日军的一次轰炸,把校长和一帮骨干教师都给炸没了,一个学校就这样活生生毁掉在战争的血火之中。日本投降的前一年,民国政府决定在原址创办西塘师范,把那些幸存者招拢回来,又招聘了一批教师,经过一番紧张筹备,第二年总算开门大吉,招收了第一批师范生。虽说西塘师范改成西塘学院的时间是1956年,但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显示,西塘大学诞生的时间可以追溯到西塘师范创办的1944年,这也已经得到了官方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当许书记发现了西塘高中的存在之后,便指定了两个老教授专门对这段历史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证实,当年省立西塘高中成立的时间恰好是1934年。被日军轰炸后,多名原来西塘高中的教师后来变成了西塘师范的老师,在西塘师范升格为西塘学院后,那些教师都仍然留在西塘学院工作。虽说那些教师大多在教辅岗位,但也是学院员工的一部分。
    许宝杰得到了这些材料后如获至宝,立即决定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负责推动修改校史的编纂工作。与此同时,他还在不同层级的会议上,不厌其烦地讲述这个重大发现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把校史往前推进十年的意义,不亚于2003年的西塘学院更名为西塘大学,这对学校软实力提高的效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