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迟子建最新小说集《空色林澡屋》集结了她发表过的与“洗澡”有关的三篇作品,隐喻着人性的挣扎与期许。 从1998年发表在《青年文学》的短篇《清水洗尘》、2010年刊发于《北京文学》的中篇《泥霞池》,直至去年发表的《空色林澡屋》,虽隔着18年斑驳的光阴,但作家迟子建三篇小说的情节都与洗澡有关。最近,收入这三部作品的小说集《空色林澡屋》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从一个侧面描画了她的创作轨迹。 用迟子建的话来说,之所以对“洗澡”这一意象情有独钟,正在于它能冲去污垢、洗涤心尘,“澡盆在我眼里是与我们相伴终生的船,一条静止航行的船。不管我们在尘世受了多少磨难和委屈,进入它的怀抱,就像置身母亲的子宫,可以回到人类的童年”。 如果说《清水洗尘》侧重展示人性的压抑和渴望,《泥霞池》直面恶劣环境对人性的扭曲,那《空色林澡屋》则引渡那些心存善念的人们。三万字的小说《空色林澡屋》以幽深莫测的乌玛山区原始森林为背景,借用“套中套”的讲述结构,小说中的“我”带领一支小分队对休养生息后的森林进行实地勘察,山民关长河一路当向导和护卫,藉由森林深处空色林澡屋的线索,揭开一个女人不幸而传奇的经历———暮年的皂娘,最后以开澡屋为生,在森林里顽强活了下来,受到附近人们的尊重,她守着一条不能入水的船形澡盆,用生命之泉,渡着漂泊的自己,也渡着漂泊的旅人。 在评论家吴佳燕看来,“洗澡”在迟子建的小说中有着巨大隐喻,与当下现代生活有一定距离。“《空色林澡屋》中的女人虽不幸,但一直保持着喜欢洗澡的习惯,隐喻着她的洁净与美德。小说的根底在于书写人性,传达出作者基于现实的一种愿望和努力。到大自然去,到澡盆中去,去发掘人性的清泉,成为人们摆脱困境、安放内心的一种路径和可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