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吉祥时光》:童年追忆中的老北京(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黄岚 参加讨论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京腔京韵的京片子,老舍、郁达夫等都曾有传神的描述,但小说《吉祥时光》写老北京人的话语却有另一种神采:吉祥和母亲在胡同里遇到了一对摆出无赖架势要饭的母女,“她们骂人的话虽然狠毒,却骂得不慌不忙,透着一种悠闲,还抑扬顿挫的,那么难听的咒骂,她们说出来就像聊大天。”而吉祥的母亲面对她们的挑衅,则“停下脚步”,“一字一顿”地说:“挺好的姑娘,可、惜、了……”那姑娘听了,竟转身拉着她的妈妈就走了。吉祥母亲的话语、动作及语音语调,无不透露出老北京人的善良与无畏,寥寥数语,写出了老北京人话语中的精气神。
    老北京人会说话是出了名的,小说中的漂亮话也比比皆是:班里选优秀生,杨荫普起意罗圈选,但后来面对老师,他又“出卖”了吉祥,为此杨荫普的姥爷特意带他来吉祥家道歉,吉祥的爸爸明白后却连忙说:“曲大爷,您这话是怎么说的,小孩子之间磕磕碰碰的都是历练,您还这么当回事,实在是不敢当!小祥,赶快谢谢曲大爷……”这番对话中传达的是老北京人温柔敦厚的传统和智慧,正是这些对日常生活充满人情味的观察和描述,使得小说显示出优美而动人的力量。
    《吉祥时光》对老北京的描述是从老北京城与老北京人落笔的。小说对老北京人每日行走其间、浸润其中的大街小巷如数家珍:西直门、阜成门、大乘胡同、小乘胡同、西单、新街口豁口、南草场大街……对老北京城特有的城市建筑形态中的城墙城门、胡同、宅院等等娓娓道来、细致入微。西直门是巍峨高大的帝都城门楼,它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与作者所追怀的故人、往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作者的感情上,它是穿越千年沧桑岁月,可以理解他、接纳他的老人……小说中还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西直门外高亮桥的传说和卖烤白薯的老人为救人一命遭到水鬼报复的故事,这些故事赋予了老北京城的西直门既神秘又浪漫的色彩。胡同、四合院也是极具老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载体,小说对此不厌其烦、多次详尽细致地加以描绘。胡同里豪华显赫的大门、威风气派的上马石固然可让人感受到皇城根下不乏富贵、权势与门第,但影壁之内对花鸟虫鱼的喜爱与用心,才更见老北京人的审美情调和人生情怀:鱼缸中的睡莲与金鱼,庭院中摇曳的花草与树木,既透视出老北京人恬静悠闲、惬意自足的生活乐趣,也寄予着老北京人“金玉满堂”、“花开富贵”、“棠棣竞秀”、“年年有余”的种种人生期待——宅院中的景观摆设无疑正是老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在空间布局上的体现。
    老北京城作为古都,历来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们的聚集之地,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的追求上,无疑都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老北京人见惯了风云变幻、功名沉浮,很自然地形成了闲适宁静、内敛从容的生活姿态。在作家笔下,他们的生活朴素而“讲究”,同时十分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故此,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渗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一堆平凡的小石子在老北京人的生活中就可以变得那样的奇特:这些红色的、绿色的、褐色的、黄色的小石子,用一个瓶口不大,塞子也很秀气的透明的玻璃瓶装了,被水浸着,竟然“十分美丽”,“是个景儿”。吉祥的哥哥有只神气的风筝:老鹰形状、很大、炯炯有神、栩栩如生,可以在没有风的情况下飞起来!甚至可以在自家的院子里就能飞起来,飞得很高,还能让一根白色的飘带沿着风筝线自下而上地飘上空中的风筝,但只要有一丁点破损,就再也不能飞上天了。小说言辞间流露着几许得意,令人顿生羡慕好奇之心。
    小说写老北京人的能“玩”,最神奇的是,吉祥和同学在六一节时要表演“吹算盘珠”,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了旋律、伴奏、独奏、合奏……吹算盘珠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以后,产生出特别像大号的声音——听众热烈鼓掌,表演竟然获得了成功!这在别处是闻所未闻、难以想象的事,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听众就有什么样的表演,没有老北京人普遍的对艺术的爱好,就不可能有这样的节目登台,更不可能获得成功。
    生活在老北京这座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都,老北京人有许多待人接物的老规矩老礼节,即北京话里的 “老礼儿”。这些“老礼儿”最为突出的就是仁义重情、有里有面儿。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时光,姐姐时不时地会从兜里掏出几粒铁蚕豆给吉祥,自己动手为馋嘴的弟弟熬制糖片,为弟弟受伤而大哭……生活小事中却透着令人动容的手足情。即使是街头做小本生意的小人书店老板,其行事风范也彰显着燕赵之地的侠义气概,他的大方慷慨,完全颠覆了惯常的斤斤计较、小心眼儿的商贩形象。院子里的枣子熟了,总要送街坊尝一尝,是个心意,也是个礼数;深夜不便打扰,还是要把月饼节的“好儿”给对方摞在窗台上;借了邻居家的大油转头就送来水灵灵的红萝卜,等等。小说中老北京人的仁义深情就是这样,不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之中,而是见于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但点点滴滴,时时刻刻,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因而越发的真切可贵。
    重规矩讲礼仪的习俗使小说中的老北京人不分男女老幼、尊卑贵贱,都特别讲究“有里有面儿”,任何人说话,哪怕是人力车夫、拾破烂的老人,其言辞也总是客气而又不失体面;任何人做事,须得考虑周全,做事到位。吉祥的父亲每次回家时都要在大门处掸掸身上的尘土,吉祥的母亲穿的虽然只是一件蓝色的呢子大衣,一双黑色的扣襻布鞋,但端庄得体、干净整洁。这些是细节,是礼节,是素质;是自重,也是敬人。在小说中,老北京人对尊严的重视,真是从娃娃抓起,人家的饭再好,自己再馋再饿,到吃饭时也得离开,免得让人家为难,再穷也要有尊严。一位校长批评跟着别人起哄的吉祥说,“你一定要记住……好学生首先就是要善良……善良的人从不欺负人……”他严肃又有些忧伤的眼神,让吉祥一瞬间就明白自己错了。老北京人的教育不仅是讲理,更有尊重,这尊重背后是言传身教的仁义与担当。
    这真是温暖而美丽的“吉祥”时光!美好的事物具有恒久的感动力。当我们进入《吉祥时光》中的老北京,进入那个名叫吉祥的孩子的日常生活,我们明白,我们已经丢失掉了很多可贵的东西。作家对从前的追忆,亦是对未来的寄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