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李姗姗《面包男孩》:每个成人都需要一个“面包男孩”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李利芳 参加讨论

    李姗姗一直在致力于保护并再现一个纯真的童年世界。她笔下总是环绕着一个天真智趣的小孩子,她的叙事也总是以这个孩子为聚焦。她的成人身份与这个孩子总是贴合得很紧密,她大概是属于那种很少的能真正进入到“遥远”的童年世界中的大人。
    读李姗姗的作品,你会很透彻地体悟到属于儿童文学独有的精神品质,一种可以被称为“底色”的文学体验。这一“底色”使儿童文学不同于成人文学,也是儿童文学可以馈赠给世界的一种珍贵礼物,那就是专属于儿童文学的“透明的光”、“温暖的热”、“四射的生命活力”与“满满的存在正能量”。这是一些理性的成人社会再难拥有与驾驭的精神财富,我们很欣喜地发现,这已构成为李姗姗文字的内在生命。
    李姗姗写儿童文学很注重生活的味道,这种味道完全由孩子的感官释放出来,指向的是生活中最平常却又是最本色的那种存在状态,比如说《面包男孩》这本书中所写到的“面包”。她将“儿童”直接与“面包”同一化处理,“面包”与“儿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是成了“面包男孩”,这种融合,看似奇巧,细细品来恰是儿童思维的必然性所致,李姗姗已经领悟了其深层次的机理。这个“面包男孩”的存在并不简单,他在多个维度上显示着自身的特殊价值。
    面包男孩引领我们朝向最基准的生活,原来奇迹就蕴藏在素朴日常的生活本身中。罗德叔本是个流浪汉,可是善良的施老先生救了他,这一善举也为施老先生挽救了自己即将倒闭的面包房。罗德叔做出的面包能让人尝到时光的味道,有情感、有思想、有故事。他由面包为人们创造与奉献了生活的美好,自然他因此也就能得到生活丰厚的回馈——他居然为自己烤出了一个面包男孩。面包男孩喊他爸爸,爸爸不仅给了他温度,还给了他梦想、给了他思想。面包男孩可以看作是罗德叔对待面包事业的赤诚态度,这种态度被具象化为一个“精灵”般的儿童。有了面包男孩,罗德叔在与孩子的相处中逐渐重新认识了“父与子”的深刻关系。
    这本书的主线原来是有关代际间的认同与理解的艰难问题。10年前,罗德叔的父亲不支持他选择做面包,并对他严格管教,终于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成为流浪汉。施老先生的善良与赏识成就了罗德叔的事业,但是让他认清生活本质的却是他自己造就出来的面包男孩。故事涉及到了三代人,代际之间的身份转换,从“子”到“父”的换位思考,终于使罗德叔从内心深处冰释了对父亲的误解。故事写到了两代父亲对出走儿子的追寻,这种重复不是偶然的巧合,它是对必然性“母题”的不断演绎。李姗姗的儿童文学表层看似轻松跳脱,其实对童年与成长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很深。她绝不是孤立狭窄地写童年本身,她的童年写作属于现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能在她的作品中看到有血有肉的大人形象。这些大人写得都很自然真实,不矫情伪饰,或者说,这些大人不是作家“儿童”形象塑造的伴生物,他们不是因为“儿童”而附属存在,他们就是按照自己的生活逻辑而存在。这样,大人与儿童在作品中便各得其所,正常交叉发生关系,这便是成熟的儿童文学创作的自在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