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浩然第一枪(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6
    三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瓦戈庄村却并没有喜悦的气息。日本兵不时在周围骚扰,撒野,让村民感到危险越来越近。
    消息终于报来:日本兵要扫荡莱阳,必经即墨,必走烟青公路。
    打,还是不打?众人望着周浩然,就等他拿主意了。
    周浩然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沉默了好长时间,抬头看了大家一眼,站了起来,叉腰仰天而望,然后又坐了下来,手托着腮帮眉头紧皱,心事重重。
    说话呀!有人急了。
    一位长者摆摆手,止住说话的人:让浩然再谋划谋划。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打无把握之仗。
    大爹说得对,无把握的仗不能打。日本人凶残且狡猾,他们既然出动就会提前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咱们如果不谋划仔细,一旦打起来陷入被动,可就要吃大亏了。所以,必须慎重考虑。我刚才想了,这场仗咱打定了。日本人打进了青岛,还没被真枪真炮打过,咱这一仗就是第一枪第一炮,让日本人知道,咱即墨人青岛人不是软柿子想捏就捏,愿意怎么捏就怎么捏!不过,咱们也要讲策略,讲战术,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1938年3月9日,天气异常的晴朗。不冷不热的空气,让人感到格外舒畅。田地里路旁边的农作物开始冒出了绿芽,树枝上也萌发出幼叶。炊烟过后,村里静悄悄,一切似乎宛如平常,毫无异样。上午9时左右,两辆从青岛方向驰来的日军卡车缓缓开进即墨地界。车上或坐或站着日本兵,车头上方,两个日本兵紧握三八步枪,警惕地望着四周。然而,大地空旷,除了远处的村落,四周几乎没有人烟。车上的日本兵打着哈欠,懒洋洋地坐在车上闭目养神。
    车开到集旺疃村时,突然响起了喧闹声,车上的日本兵顿时紧张起来,一个个拉动枪栓随时做好射击准备。然而当他们看清楚眼前的场面时,一个个又大舒一口气,露出了笑容。原来,上百个样子看上去很友好的村民,手举日本小太阳旗,站在马路两侧,一边夹道欢迎日军车辆,一边高呼“大日本皇军万岁”。如此热情的场面,让日本兵觉得感动,他们纷纷放下手里的枪,腾出手来向村民们摆手致意,嘴里还叫喊着村民们根本听不懂的日本话。车,缓缓地从人群中开过去,这一派盛世和平的景象一定是深深打动了日本兵,车开出一段距离了,还有日本兵在朝着村民们摇手。
    渐渐,车影不见了。汽车卷起的尘土也落地了。
    开挖!一声命令下达。刚才还手握小日本旗的村民,把旗子一丢,拿起早已放在一旁的镐头、铁锨,乒乒乓乓地又刨又挖,一会儿把烟青路拦腰截断,挖出了一条深沟。
    进入战斗准备!周浩然再次下令,联庄会的几百名村民拿着土枪、长矛、大刀和铁锨,拖着土炮,陆陆续续从各村向集旺疃村会合,然后被安排隐蔽在三官庙附近的田地里。义勇军敢死队离公路最近,是战斗的主力。
    下午,负责侦查的义勇军跑来报告,日本兵在莱阳扫荡结束,开始向青岛返回了。周浩然一听,马上要求各村队伍进入战斗状态,不能让鬼子发现有埋伏。3点左右,两辆载着日本兵的军车快速从莱阳方向开来。或许日本兵对上午的盛大欢迎场面记忆犹新,还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之中,车到三官庙附近时,一些日本兵站在车头迎着刺眼的西下阳光眺望。突然,一声刺耳的急刹车声传来,被挖开的深沟把军车挡在了路中央。没站稳的日本兵有的摔了个趔趄,有的碰伤了胳膊,等他们爬起来想看个究竟时,枪炮声骤然响起。日本兵一下蒙了:这是怎么回事?上午不是还有夹道欢迎队伍吗,现在怎么变成枪炮声了?两辆军车很快被打得火焰四起,跳下车的日本兵还没等弄清东西南北,就被打死或打伤。日本兵试图组织反击,但周围硝烟滚滚,根本看不清对方在何处。但不时喷射而来的铁沙、石块,却足以要他们的命。整整打了两个小时,在枪炮和此起彼伏的喊叫声中,军车被烧成废物,日本兵被打得晕头转向,纷纷倒地,一个也没活着离开。
    这一仗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兵,众说纷纭。权威的史料无处可查。有的说不到10个,有的说30多个,还有的说80多个。周浩然的弟弟上世纪80年代曾做过多次调查,最后的结论是,绝不止十个八个。因为两辆军车摆在那儿,不可能一辆车只拉三四个日本兵去扫荡。另一个佐证是,刘家庄村一位村民家里有把日本“七星军刀”,其孙说是他爷爷当年在三官庙附近捡到的。三官庙即为集旺疃村伏击日本兵的地方。这把军刀肯定是日本人的遗物。当年有资格佩戴“七星军刀”的,绝不会是普通的士兵,由此可见,两辆军车所载的日本兵也绝非八九之人。
    其实,有多少日本兵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最关键的在于这一仗打响的是青岛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日本人不可战胜的神话由此破灭。从此不管是国共两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还是民间自发的抗日队伍,纷纷向日寇发起了武装战斗。日本人在青岛,在胶东地区随心所欲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周浩然,一个书生创造了载入历史的奇迹。那一年他23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