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谢刚:美国为培养孩子读书不遗余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 谢刚 参加讨论

    在公立学校工作,我时常感慨美国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实在是不遗余力。低年级每天需要写的家庭作业基本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但规定每晚要阅读15—30分钟,内容不限,鼓励以兴趣为主。暑假没有作业,但每个学校都会给一张画满圆圈的图,需要家长在孩子每天读书后在圆圈里签名,然后孩子把那个圈涂上颜色。暑假能坚持阅读的,开学后把涂满的图纸交给老师,就有资格参加学校举办的“读者野餐会”,享受比萨饼和冰激凌!
    除了学校的图书馆每周安排给各班级的故事和借书时间,每个教室也有自己的班级图书馆。每周学生都会带回家少儿读书俱乐部(世界上最大的儿童书籍出版商和销售商)按年级归类的书广告,几美元就可以下单。周五老师统一收上来,书在一周内就直接送到各教室,书商同时按学生订购的数目为他们班级提供免费书。每次有孩子过生日,按惯例也都会赠送班级图书馆一本书。
    著名儿童作家苏斯博士(Dr.Seuss)在美国的知名度不亚于总统。他的生日成为国家教育协会在各学校倡导的“读越美国日”,吸引着各行业名人到图书馆和小学亲自读书给孩子们听,并掀起阅读高潮,从大人到孩子都戴着“Cat in the Hat”(《戴帽子的猫》是苏斯博士最知名的儿童书之一)的高帽子,到处洋溢着节日一样的快乐。
    每年春季在各学校图书馆举办的书展更是吸引着整个社区。那一周内有“家庭之夜”,一家家扶老携幼,一起沉浸在书的海洋,流连忘返。老师们也会列出他们班级需要的书目,家长按能力认捐。到了初中和高中,学校在一天中特别留出了20分钟的阅读时间,规定不许看教科书,只能看小说等“闲书”,继续鼓励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图书馆更是窗明几净,配备电脑、打印机等,方便学生放学后在那里阅读、查资料、做作业,是很多学生对学校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可惜的是,尽管提供了这么优越的读书环境,调查却发现美国孩子喜欢读书的比例近几年在明显下降:2014年只有51%的儿童表示他们课外以读书为乐,这个比例在2012年是58%,2010年是60%。37%的孩子说他们喜欢读一点儿书,12%明确表示不喜欢读书。8岁以后享受阅读的人数比例急剧下降:6—8岁的儿童中以读书为乐的比例是62%,但9—17岁的儿童比例就降到46%左右。究其原因,电子产品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作业和课外活动是影响因素,同时,父母的参与度随孩子年龄增长而下降的因素也不可忽视。调查发现,如果家长常在家里给孩子读书,那孩子以读书为乐的概率就很大。54%的孩子5岁前父母几乎每天读书给他们听,但6—8岁时这个比例就下降到34%,9—11岁更是低至17%。40%的6—11岁孩子报告说,他们希望父母还继续读书给他们听。
    阅读影响到很多科目的学习,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没有捷径,只有多读。美国学龄儿童中有阅读困难的占15%—20%,这些孩子很难在课外享受读书的快乐。国家教育协会的一项调查发现,70%的初中学生一年读超过10本书,但这个比例到高中就降到49%。2013年的抽查显示,美国25%的成人在最近一年内读了1—5本书,15%读了6—10本,20%读了11—50本,还有8%读了超过50本,但28%的成人在最近一年内没读过一本书。
    我承认孩子们并非天生都喜欢阅读。大儿子威廉从1岁多就总是主动去抓给幼儿设计的书,可以盯着看半天,4岁时自己就琢磨出英文的语音规则,更是到哪儿都书不离手。但就连小儿子大卫这样天生偏爱运动的孩子也同样能养成睡前不读书不能熄灯的习惯,这确实是受家人都爱读书的氛围影响。(作者谢刚 系美国加州旧金山湾区费利蒙联合校区心理学家,本文摘自《我在美国做学校心理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6年7月11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