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浩然第一枪(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2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然而,阵阵吹来的狂风,很快打破了这短暂的平静。
    晚上,周浩然约了义勇军几个队长把上午侦探到的情况做了通报和分析,并安排了分工。回到大瓦房里他简单吃了几口饭,点上煤油灯写完日记,准备入睡,却怎么也静不下心来。上午同乡带来的那些情报还在脑海里转。
    对日本人,周浩然比别人更清楚。1925年,10岁的他跟随父亲到青岛读书。
    在青岛街头,不时会见到穿着西装或和服的日本人。当时的聊城路、辽宁路,居住着大批日本人,周边开设多处中小学供日本学生就读。父亲告诉周浩然,1922年他以律师身份被国民政府派往青岛参加接收时,日本人在青岛就已经接近2.5万人了,而当时的青岛市区的人口也就20多万。如此之多的日本人涌来,绝不是个好兆头。中山路一带的商业街上,许多商铺、饭店、咖啡馆、娱乐场所由日本人经营,银行大都挂着日本人的招牌,各种大小洋行铺天盖地,满眼皆是。四方、沧口这些在当时属于比较偏远的地方,烟囱高耸,笛声长鸣,污水横流,日本人兴办的纱厂几乎过一段时间就增加一家。
    有一次周浩然跟小伙伴到前海游玩时,看见一处别致的欧式建筑,开始以为是哪个外国人的私宅,走近时才发现,门口站着持枪的日本兵。回家讲给父亲听,父亲叹口气说,那是日本人管理的监狱,里面关押着许多反日人士,还有更多的无辜老百姓。父亲说,他们颁布了所谓的《青岛守备军治罪特例》《青岛守备军刑事处分令》,日本宪兵可以用任何借口对中国居民予以拘留、审讯、判刑乃至杀害。
    这个夜晚,周浩然心里的愤怒更加高涨。他索性坐了起来,重新燃上煤油灯,拿出笔记本,奋笔疾书,一直到天亮。
    3
    周家在即墨城算是望族,父亲是当地乃至青岛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律师,曾被国民政府委派参加过接收青岛,之后担任青岛律师公会会长。
    周浩然才气过人,父亲对他也是有意培养,在青岛找了最好的老师加以指点。周浩然天资聪慧,一点即通,加之喜欢博览群书,日积月累可称得上是青年才俊。他绝大多数时间就是读书,写文章,短暂的一生竟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文章、日记、笔记,令人惊叹!
    在青岛生活的日子里,周浩然颇为痛苦和压抑。郁闷中,他只能借助手中的笔来宣泄。1933年,日军占领榆关,北平形势危急。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好河山,18岁的周浩然写道:具英雄胆,销万斛愁,相对默无言,举目尽荒丘。叹狼烟滚滚,击楫中流,虽波涛汹涌,看谁换得神州。莺去燕来春复秋,叹驹光不留,愁何了,恨怎休!
    单打独斗,成就不了任何气候。周浩然深知个人力量的微不足道,他迫切需要找到一个能够让他施展才华又能与敌斗争的组织。
    1933年夏天一个夜晚,从北平刚刚回到青岛的周浩然被《青岛民报》的一名地下党员,悄悄叫到即墨老乡于黑丁的家里,等待“重要人物”出现。解放后曾任河南省文联主席的著名作家于黑丁当时在《青岛民报》担任副刊主编,与中共地下党有密切联系。10点刚过,两名周浩然从没见过的青年走进于黑丁那间僻静幽暗的屋子。经介绍得知,一位是地下党青岛市委宣传委员、剧联组织领导人俞启威,一位是市委青年委员、左联党团书记乔天华。这一晚,周浩然和于黑丁被批准加入了“左联”。从此,周浩然走上了有组织有目标的革命斗争之路。根据地下党的要求,周浩然和于黑丁等5名左联成员,成立了“汽笛文艺社”,编辑出版地下刊物《汽笛》,揭露黑暗,伸张正义,唤醒民众。文艺社的简章、刊头、封面等都由周浩然负责起草设计,他的卓越文采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然而《汽笛》的出现,让反动政府感到恐惧,下令封杀,并抓捕有关人员。无奈之下,周浩然只好避开险境,远走他乡。
    连续几夜,周浩然笔耕不辍,不知不觉写了好几本子。他用思想与敌斗争,同样激情万丈,殊死不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