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是小说圣手,但书信同样很棒,他17岁的时候写过一封信,里面有一句话曾经像子弹一样击中了我,“在这个万分险恶的世界上,对我们来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母亲更宝贵的了。” 昨天夜里重新观看美国电影《时时刻刻》,我脑海里浮现出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当代人的印象》一文中说过的话——“生活每天都抛出许多珍宝,每天都暗示着连最健谈的人都表达不完的东西……即使把过去所有的时代供我们选择,今天还是有一些我们不愿意交换的东西。”是的,昨天的任何东西难道会比今天的更具体、更生动、更美好或更昭示未来吗?我们学习拥有体会今天美好的能力,养成吸收接纳美好之道的能力,不是最为要紧的吗? 因此,找一本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寻求与自己心灵深处最秘密的契合。顾不了公众的舆论和评价,自有内心呼唤你。出版物高度过剩时日久矣,找到一个让自己欣喜或会意的段落依然困难——哪怕是从一本名声很响的书里。2017年第一天的下午,一家人要去看电影,我又犯了临出门之前四处找书的毛病,掂量再三,最后装入我大衣口袋里的是“老人美”版连环画《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只有我知道这三本“小人书”之于我的意义。那天,这三本小人书在我口袋里热了,又凉了,被放回书架。它们在我心里。 好书有使命,绝非用以自说自话,可它具有足够的激发力,会让你重拾信心、面对生活难题,书里一段话、一个人物或多或少会启示、推动你向不同方向迈进一步。好书蕴藏力量,激发好奇心,不一定指引你,但必引发思索。所有走心的书还是灵感的源泉,因为一个句子,一个字眼,可能让你相信写作本身的魔力,看到语言的巨大可能性。 能让你牵挂的书是开放的。愿意读书这件事说明你想踏入新的生活与思想疆域,而非简单获取实用技能。读书太普遍,已非高雅之举,但最让人担心的是被那些无聊无趣无生机的所谓好书消磨了光阴。“好书”自有吸引人的道理,好书是你的秘密,你不愿意过多谈论,只愿时常相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