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我们为什么需要乡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杜 浩 参加讨论

    “乡愁”现下成为流行热词,反映了当代对文化家园、精神故乡的灵魂追求,也引发了文化界对“乡愁”的探讨以及出版界“乡愁”内容的图书出版热。江苏人民出版社就扣住“乡愁”推出了“乡愁乡韵”系列丛书:安徽作协主席许辉的长篇小说《那时候》,用生动的笔墨对上世纪70年代淮北平原的城乡风貌、精神气质、文化气息精心复原;女作家苏宁《一座消失的村庄》代表了城镇化趋势下默然消失的无数个村庄的命运;王喜根和沈成嵩在《农耕年华》中用文字保留那些即将消失的农耕形式……
    “乡愁”,留住了文化碎片
    “乡愁”代表了“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我们至为熟悉的余光中的《乡愁》,写的就是对故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瑞典籍汉学家马悦然的《另一种乡愁》,不仅来自亲缘、自然和曾经的生活经历,而且其更有魅力的地方,是浸润着他对于中国文化数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追求,这是马悦然的文化乡愁。
    半年前,我购得一本《乡愁北京——寻回昨日的世界》,作者沈继光从1984年到2006年,行走于北京的大街小巷,拍摄了5000余幅照片。该书选取420幅作品,利用图片的直观、真实记录和文字诉诸思索的功能,集中展现了消失中的故城——从皇宫遗址、贡院学堂,到市井民宅、胡同院落;从门钹柱础、店铺门脸,到摇车炕席、石碾农具……并在图片后附有详尽的文字说明和照片背后的故事。令人扼腕的是,许多照片所拍的地方,如今已被夷为平地。
    该书出版后,不论是文化专家还是普通读者,都对作者“执著为文化留下残片的尊严”给予高度评价,“沈继光借助照相机的镜头,读一座消失中的大城,捕捉其呈现于夕阳余晖中的苍凉姿态,所传达的不只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变迁,也是一般所谓的历史推移、时间迁流的消息,和这动荡、流转留在‘物’也即‘普通人生’之上的印痕。”
    毁掉古建筑的结果,一边是真实的历史被抽空内涵,只留下躯壳;一边却是荒诞不经和无中生有的伪造。经过这样粗鄙的“打造”,历史和文化失去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甚至基本的美感,又从何感知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让历史悠久的城市建筑、城市文明只剩下一堆“残片”,我们的文化中徒然只有“乡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