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小说品读 >

《燃烧的地图》:一万个无名氏在暗夜出奔(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外滩画报 newdu 参加讨论

    这就是“良民”,一个无我之人外强中干的抗议。安部公房的隐喻刀刀见血:捕虫者自己被捕入笼,人投入沙漠,为了逃避沙漠一样的都市;都市人身处流沙,他们早就像掉进猪笼草的昆虫那样,被都市的万家灯火、车马喧声泡得软绵绵的了。在《燃烧的地图》里,安部公房继续以虫喻人:“(我)像黑夜里的虫子一样往行人开始涌动的人造灯光的方向疾步走去”-人成了渺小低级的趋光动物。在《他人的脸》里,在“我”不幸毁掉的脸里住下了一个水蛭窝,他与水蛭共生,用紧紧裹住脑袋的绷带藏住了污秽的真实。
    
     
    
     
    
     
    《砂女》、《他人的脸》、《燃烧的地图》[日]安部公房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年4 月出版
    “家”的破灭
    安部公房书如其人,在谈到自己的生平时,他也习惯使用小说里的意象。他生于东京,1920 年代常居中国满洲,而“九·一八”事变期间,他跟随母亲住在北海道,经常搬家对作家的成长显然是好事,但安部的叙述渗透着巨大的疏离感:“我的出生地,我长大的地方,我家族的起源之处,是地图上的三个不同的点。本质上说,我是一个没有家乡的人。”
    作为国家的“日本”同他有着遥远的心理距离,现代化的东京与北海道和满洲之间是互相隔绝的,然而隔绝并不意味着中央与地方(满洲一度曾是日本的“地方”)、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在安部的记忆里,在北海道度过的乡村生活并不是东京的反面,乡村不是清洁、恬静、闲适的共同体,而是城市的一个变体,北海道的村民为了共同利益而劳作,实际上是在变相地囚禁个体,缓缓扼住他们发声吐气的咽喉。安部在《砂女》中把大海写成让人绝望的大地边缘,在那里安放一个恶意满满的穷村,仿佛是述说他的亲身经历:“男人”初到那里时表示,“我最喜欢在老百姓家里借宿了”,后来才发现自己落入了陷阱,共同诱捕了他,最后把他变成了自己的一分子。
    满洲也没有留下任何美好印象。安部公房曾说,满洲是一个可怕的地方,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街上处处是被贩卖为奴的孩子。奉天,也就是现在的沈阳,在安部的记忆中是个巨型垃圾场,用黑砖砌的房屋丑陋无比。人陷身其中,不辨东西,不知美为何物。他在一篇访谈里说他经常挨老师的骂:“不管什么时候,他们一骂我就会这么说:‘我们国家的孩子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来的。'我便心心念念地向往日本。”然而,他在满洲见到的来自本土的同胞都是些深受军国主义洗脑的人,他们满脑子“五族共荣”,视肮脏的现实为无物。于是,“家”的幻觉也在他的头脑里破灭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