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咔嚓一口,从苹果里吃出了一个什么东西?”儿童幻想文学作家彭懿的作品《蓝耳朵》正是以这样一个疑问句开篇。随后,书中众多小朋友积极竞猜,在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后,正确答案才千呼万唤始出来——原来是一根会说话的蓝蜡笔。这个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是的,彭懿的想象力就是这么令人惊叹。 彭懿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但从小受到一位爱写童话的邻居叔叔影响,加上自己本身也爱好文学,便逐渐走上了为孩子们创作童话这条道路。“我把爱好变成了职业,我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让我觉得很幸福。”谈到自己的职业,彭懿这样说。 但彭懿认为自己并不仅仅只是个作家,还是个研究者。“我不单写儿童读物,还写儿童阅读指导书。目前市场上儿童读物很多,可大多良莠不齐,特别是面向小学阶段儿童的读物,质量让人担忧。比如《格林童话》,有多种译本,其中很多完全是剪刀加浆糊,出版这样的儿童读物,对孩子是很不负责任的。我希望做儿童文学的守门人,我的作品就是为小学生写的,他们在这个年龄段逐渐脱离图画书,转而阅读文字,这是从浅阅读到深阅读的过渡,这个阶段非常关键。” 谈到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理念,彭懿用六个字来概括——好玩、好看、感动。彭懿写的故事都是比较温情的,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就是“治愈系”,并且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为自己创造童年,这点很像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在《我是夏蛋蛋》系列丛书中,彭懿用独特的创意、细节和意境,塑造了900岁的小精怪夏蛋蛋这个形象。夏蛋蛋用他的童心和纯真照亮了人们的生活,也照见自我,让心灵充满幻想、幽默和温情。在书中,幻想的点子和创意不停出现,给读者带来巨大的阅读惊喜和心灵震撼。“希望我的作品能够创造超越年龄的感动,让看到我的书的人,心灵就像被一束午后的阳光照耀。” 虽然我国本土儿童文学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面对国外儿童读物的竞争时,还是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彭懿也表现出了担忧,他说:“中国光是出版儿童读物的出版社就有500多家,作家们花很长时间创作,但是出版之后可能很快就会被湮没。这让很多作家非常焦虑,当然也包括我。”这种现象跟我国尚未建立一个比较有公信力且完善的儿童读物推荐体系有很大关系。在这点上,国外显然走在我们前面,比如日本就有小学图书馆协会,专门为适龄儿童推荐读物。通过这个渠道,孩子们有合适的书本可以阅读,而许多作家辛苦创作的作品也不至于刚出版就湮没于茫茫书海。 当然,造成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竞争乏力的原因,并不只是推荐体系不完善,也有作家本身的问题。“很多作家将图书作为盈利的东西,这是很要不得的。”彭懿说。 尽管国外作家在想象力上似乎更胜一筹,但相比之下,中国本土作家的作品显然更“接地气”,更贴近中国孩子的现实生活。“孩子阅读幻想小说就是一次想象力的远行,独属于他一个人,而儿童幻想文学作家就是孩子想象力的引路人。”彭懿认为。 那么儿童文学作家应该如何扮演好“引路人”这个角色呢?彭懿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说,儿童读物的准入门槛应该是很高的,因为每个人在儿童阶段读的每一本书都可能对他的人生产生巨大影响。有些儿童文学作家一年写十几本,甚至几十本书,这是不正常的。要想出好的作品,必须慢慢写,“慢”是做好“引路人”不可或缺的品质。再有就是必须坚守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信念,那就是“做儿童文学的守门人”,力求给孩子带来最大的阅读快乐和惊喜。(赵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