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哲贵以中篇小说《金属心》赢得了声誉和文学界的关注。时隔6年,三篇围绕2009年金融海啸后温州商人命运的中篇小说结集出版,题为《空心人》。从冷漠无情的金属心脏到空洞无心,哲贵以寓言的方式,在对当代中国“经济人”精神世界探赜索隐,在为信河街商人书写列传的道路上,不疾不徐,稳步前进。 哲贵性情温和,吝于言辞。小说如其人,哲贵笔下的故事通常节奏舒缓,并不制造激烈的矛盾和情节起伏,叙述者带着不动声色的克制,以平和温吞的语调叙述信河街上商人们的辛酸悲喜。这样的小说似乎不符合商业社会的高速节奏,也有悖于人们对商人的一贯想象。中国社会进入上世纪90年代,人们更愿意以这样的态度看待商人:越是坏,就越是在事业上成功;越是坏,就越是生动,越显得真实可信。俗话说,商场如战场。商界精英杀伐决断如杀将,道德上似乎也不比杀人如麻的武夫高尚。哲贵不然,他笔下的商人往往宽厚而自律,甚至有些寡断优柔。他们老实本分、白手起家、兢兢业业,既不是狡猾、贪婪、吝啬的巴尔扎克和左拉式的吸血鬼、守财奴,也不是今天媒体上时尚迷人、奢靡享乐、挥斥方遒的富豪精英。 信河街上的商人大多出身于市民阶层,经商是他们的职业和谋生手段,在时代的浪潮中,他们把握契机勤奋经营而积累了财富,然而他们既不坐享其成安于富足的生活,也不完全是依靠雇佣劳动的资本家,实际上,他们一直不脱离发家本行甚至热爱着手工劳动本身。可以说,这样的商人群体是今天中国民营经济体量的大多数。他们发迹于城市市民阶层,虽然获得某种成功,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与生活理想仍侧重于市民阶层的当前性,同时又不满足于市民阶层的生活方式、人生趣味,渴望更宽阔遥远而非当前性的人生愿景。哲贵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商人群体的精神困惑和诉求。 进入20世纪以来,愈益强大的物质与金钱和愈益弱小的心灵间形成巨大反差,孤独感、迷茫感、荒诞感、焦虑感等情感危机跃升于社会危机、道德危机之上,现代主义作家对金钱物化的认识已经与19世纪作家有了天壤之别,他们思考的重点从一般社会正义、天理人道的方面转到了个人内心价值、自由和真实性的得失上,对金钱和物质作用于人的理解从造成外部的生存困境转到了造成内部的生存困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哲贵的“信河街系列”小说隐含着现代主义的忧郁。 2009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席卷至中国经济发达的浙江温州,信河街上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商人们势必面临着常人难以估量的困境,跑路、破产、借贷、还债,围绕着“债”事,人的命运面临着不同的路径,处于商业网络中的亲友、合伙人、政府监管者,种种力量之间该产生多少意想不到的纠葛错节,于是便有了小说家演绎想象、驰骋文字、洞察人性的空间。哲贵以“债”为情节线索和故事核,创作了《空心人》《卖酒人》和《讨债人》三篇系列小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