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莎士比亚“幽灵”的变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张薇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莎士比亚像“幽灵”一样萦绕于后世,尤其对马克思、德里达及当今美国学者皮特·斯达里布拉斯和理查德·哈尔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都有意识地引用莎士比亚的“老哈姆雷特”的幽灵,“幽灵”在他们的笔端进行了连续的转喻,它既生发于莎士比亚,又发生了一系列的变迁。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莎评的发展。
    关 键 词:莎士比亚/幽灵/马克思主义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当代英美的马克思主义莎评”(2012BWY003)。
    作者简介:张薇,江苏海门人,博士,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幽灵”诗学在马克思主义莎评中是一个新的角度,它观照莎士比亚笔下的“幽灵”对后世的影响。本文使用的“幽灵”(英文ghost,specter)有两层含义:一是莎士比亚的思想像幽灵一样,影响了马克思、德里达以及后世的学者,并被他们所继承。二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老哈姆雷特”的幽灵在马克思、德里达以及当今美国两位学者皮特·斯达里布拉斯(Peter Stallybrass)和理查德·哈尔本(Richard Halpern)的著作中被化用、比较、评析,在他们的论述中,“老哈姆雷特”的幽灵被不断地转喻,发生了功能上和意义上的变迁。本文意在说明莎士比亚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而“幽灵”恰恰是统领莎士比亚——马克思——德里达——皮特·斯达里布拉斯和理查德·哈尔本的一条重要线索;依据这条线索我们能纵向研究其发展的脉络,探究莎士比亚、马克思、德里达和当代学者笔下幽灵的继承和变迁。这是莎士比亚研究中很有价值的论题,是马克思主义莎评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将扩大莎评研究的视野,走在学术的前沿。
    一、可见性的“幽灵”——莎士比亚的“老哈姆雷特”
    在莎士比亚戏剧中最著名的幽灵当属《哈姆雷特》中的“老哈姆雷特”,他被弟弟克劳狄斯篡位夺妻,冤魂不散,嘱咐儿子哈姆雷特复仇,于是引发了整个“王子复仇记”的故事。整个故事就是基于幽灵的指令——“报仇”所展开的,它是全剧的关键所在;没有幽灵的揭秘和指令,全剧将子虚乌有。
    老哈姆雷特的幽灵是真切可见的鬼魂,是一个实体,在剧中出现三次。第一次在城堡的露台上显现,他全身战铠披挂,脸色惨白,满脸怒容,但是由于儿子哈姆雷特不在场,他缄默不语,悄然而退,因为他只能把被谋杀的秘密告知哈姆雷特一个人。第二次出现还是在露台上,全身甲胄,迈着庄严而缓慢的军人步伐,他向哈姆雷特沉重地叙述了自己被谋害的过程,指示“你必须报复那逆伦惨恶的杀身的仇恨”。[1](P298)第三次出现在王后的寝室内,哈姆雷特义正词严谴责母亲的不贞,老哈姆雷特穿着睡衣出现,他说:
    不要忘记。我现在是来磨砺你的快要蹉跎下去的决心。可是瞧!你的母亲那惊愕的表情。啊,快去安慰她的正在交战中的灵魂吧!最柔弱的人最容易受幻想的激动。对她说话去,哈姆雷特。[1](P353)在此,他再次发出指令:一是加紧复仇,二是不许儿子伤害母后。幽灵的三次出场把一个威严正直的国王、一个仁慈的丈夫兼父亲形象赫然呈现在我们眼前,他是如此生动逼真,不仅有形体,而且有声音话语,并且说出决定全剧情节走向的关键的话。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我们也看到过幽灵,但通常只有形体,没有声音,比如《麦克白》中班柯的幽灵只是满脸血污地坐在席上,一言不发。像老哈姆雷特那样思想如此清晰、语言如此缜密、神色如此庄严,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他强烈地冲击着我们的视觉感受。这一可见性的幽灵开启了全故事,也为全剧奠定了凄惨、凝重的基调。他为我们推开了丹麦王宫的大门,使我们窥见宫廷里王权争斗之激烈、阴谋之深藏、手段之毒辣、刀光剑影之恐怖,揭示了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莎士比亚通过老哈姆雷特建构了文学史上一个完美经典的幽灵形象。
    老哈姆雷特的幽灵是在脱节的时代归来的幽灵,故事从等待它的再次显形而开始;他的幽灵和生活在现实世界的哈姆雷特之间存在着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错位,谋杀的真相被老哈姆雷特从幽灵世界带回到哈姆雷特所处的现实世界,幽灵连接了过去和现在,而且时隐时现,不可预知;老哈姆雷特的幽灵在哈姆雷特完成宣誓、完成指令之前,都将萦绕不散。从幽灵角度来阅读《哈姆雷特》这个剧本,不仅可以使我们认识到莎士比亚赋予老哈姆雷特幽灵角色的特性,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马克思笔下的幽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