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英美文学 >

自我与世界的重新塑造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外国文学网 黄怡 参加讨论

    论文提要: 《抵达之谜》是著名移民作家奈保尔的一部以散文笔法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受基里科同名画作《抵达之谜》的启发,作者以“抵达”和“谜”作为主题,回顾了自己几十年的作家成长之路。“抵达”不仅是在旅行的意义上发生的,更重要的表现为奈保尔在文化和自我上的发展与成熟,以及这种成熟之中所蕴含的复杂的“谜”:他在思想和心理上处于更加迷惘的状态,奈保尔无时无刻不在寻找心灵的归依之处,但他似乎永远无法抵达。
    “抵达之谜”是在时空交错的意义上产生的,它不仅表现为空间的错位——从特立尼达到伦敦、从“边缘”到“中心”这样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为在时间的失落——对过去辉煌年代的心驰神往与对当下世界的迷惘。他对小说中所出现人物的选择和命运安排、对周围环境按季节循环变化的细致描写、在空间上不动声色地串起特立尼达、印度和英国这三个和他自身密切相关的国家等等,都体现了作家在特定的文化处境中对自我和世界的思考;唯其琢磨其中的奥秘,他更多地将这种思考化作了某种难以说清的情绪:《抵达之谜》是奈保尔对自我心境和心理状态最真实的记录。
    关键词: 抵达     谜     遗迹     变化
    出生在特立尼达的印度裔英国移民作家奈保尔(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 1932-)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依然在世的用英语写作的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1]。他作为印裔移民的第三代,在一个印度教家庭中出生并长大,但在特立尼达这个复杂的殖民地社会环境之中,他接受了英式殖民教育,对英国和西方世界充满了由衷的向往。中学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奖学金,到牛津大学读书。但随后他便发现,他曾经梦寐以求的伦敦生活和西方世界却使他深感失望甚至是绝望。他开始“逃离”伦敦,深入特立尼达、印度以及非洲,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和“旅行志”式的文学创作。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奈保尔在关注外部世界变化的同时,他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自己,投向自己的内心,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越来越内倾。出版于1987年的《抵达之谜》(The Enigma of Arrival, 1987)便是他深入挖掘自我内心世界的一个创新之作。这是一部以散文笔法写成的半自传体小说。它揉合了散文和小说的特点,模糊了虚构与非虚构文学之间的界限。作者用这种独特的写作方法来描绘自己心境的变化,借以重新塑造自我与身处的外部世界。不仅如此,其独特之处更体现在内容上:他是作家最坦诚表露自我心理状态和创作理念的作品。
    《抵达之谜》主要讲述奈保尔的作家之旅和他在英国威尔特郡乡间庄园的见闻和感想。他自己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抵达之谜》)是一本关于作为一个写作者的作家的书,也是关于英格兰的书,两个东西聚到一起来了。关于那位作家的那部分,那个人来到英格兰为了成为一个作家,他欺骗了自己,没有看到一些大的主题——这是一个故事。另一个则是英格兰村庄的田园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很多讽刺。他来到一家人的房子里休养,房东家有一些殖民地收入;随着时间流逝,英国,这位作家来到的国家,在改变。他来休养的这个地方在衰退。这就是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情况。”[2]奈保尔在这里谈到了这本书的两条主线,但这两条线并不是平行或并列的,而是交缠、重叠的:它们在时空交错的意义上产生,不仅表现为空间的错位——从特立尼达到伦敦、从“边缘”到“中心”这样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也表现为时间的失落——对过去辉煌年代的心驰神往与对当下世界的迷惘。作家在特定的文化处境中对自我和世界进行思考,并借助书名《抵达之谜》将这种思考化作了某种难以说清的情绪。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