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利奥塔之后的法国当今美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争鸣》2014年4期 卡萝尔·塔龙-于贡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卡萝尔·塔龙-于贡(Carole Talon-Hugon),法国尼斯大学哲学教授,法国美学学会会长。
     
    利奥塔的思想犹如那些熄灭的恒星,其光芒继续照耀着我们,崇敬者有之,贬低者有之,如今在美学领域中仍然施展着影响。其意义在于它留下了理解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某种方式,并且对美学学科进行了划分,这些划分虽不十分明晰,却是决定性的。因此,我们将从利奥塔的艺术思想曾经是什么开始,在这里借助介词“de”的主语属格意义(即其艺术思想的思想),从而识别并勾勒出他关于美学学科的意义所持的立场。然后,我将阐明利奥塔遗留下来的“美学的艺术范式”在法国是如何失去其主导地位的,并且面对另一种理解艺术与哲学关系的方式的强烈竞争。这另一种方式又以不同的形式变化着,这些形式均属于我所说的“美学的哲学范式”。最后我将陈述,艺术的当代变化如何让美学的艺术范式成为一种不合适的回应,即无法针对这些新的对象。
    一、利奥塔的艺术思想
    利奥塔的艺术思想曾经是一种现代性①的沉淀。他的美学思想与其整个的哲学思想紧密结合,随之不断发展,同时代的艺术范式以及理论争辩在其美学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利奥塔的美学思想位处三大流派的交汇处:艺术的现代场景的审美化、现象学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所谓“诗画一律(ut pictura poesis)”希冀抬高绘画的身价,将其从机械艺术的行列拔高到自由艺术的行列,断言画是无声诗——换言之,绘画属于话语的范畴——,现代性则竭力证明,绘画,更宽泛地说是艺术,它是感性(aisthé sis)的最佳场所。印象派以确定瞬间的主观视觉印象为己任,实现了视觉之于感知的胜利。马奈使绘画回归到图像性,将其从话语功能中解放出来,以利于巴塔耶所说的“在场的神圣恐惧”,这使他成为绘画现代性的偶像。19世纪末,康拉德·费德勒②声明,应该拒绝内容的直白性,维护一种纯粹可视性(pure visibilité)的理论,借此提供一个形式批评的理论框架,这种批评因罗杰·弗莱③、克莱夫·贝尔④或者克莱门特·格林伯格⑤到达鼎盛时期。艺术的审美化并不仅仅涉及绘画。1854年,汉斯力克⑥在《音乐之美》中提出,音乐仅仅是声音的建筑,是“仅用形式自身充当主题的声音形式”的组合,他否定了自己原来坚持的音乐的指称特征,由此实现了亥姆霍兹⑦和斯特拉文斯基⑧所追求的音乐自律。在文学领域里,马拉美将诗歌诠释为一种言语状态,有别于其普通的再现和交际状态,将诗歌看成本质言语的栖息之所,而这种言语并不具有指称性。在这艘“声音空洞的奇特大船”上,所指消失不见,让位于能指,而通过能指间的碰撞,使得“相互的闪光得以亮起,宛若宝石上潜伏的火舌”⑨。
    利奥塔就处于伴随艺术现代时刻到来的理论变迁之中。《话语,形象》表现为一种“为眼睛的辩护”(10),描述了现代绘画挫败逻各斯奴役可见物的计谋的方式,摆脱了同质、合理且虚假的空间,这种空间是文艺复兴时期创立的几何透视空间。现代绘画使“智性在感性面前驻足”(11)。人们理解利奥塔对色彩的赞美,色彩是绘画的本质,而且自色彩派和鲁本斯派的辩论以来,色彩便对智性构成了挑战。无论是谈马萨乔、塞尚、克利、萨姆·弗朗西斯、巴内特·纽曼、莫诺里的绘画,还是阿尔贝·埃姆的绘画,利奥塔都紧扣素材的呈现,感性出现的事件,以及绘画的绝对缄默。他所谈到的素材,他在《非人——时间漫谈》中写道,是“非物质的、非客体化的,因为它只有以理智的积极能力的暂停为代价,才能发生或者有机会”;“素材(matiè re)这个词在这儿指的是“‘存在的东西(ce qu'il y a)’、这个东西(ce quod),因为精神缺席时在场的,从来都只是音色、声调、色差等,即某个神经中枢在某个感觉力下所能分辨的色差,在这种感觉力中,精神可以期及物质事件,可为之所动:独特的品质、无与伦比的品质——令人难忘但立即被遗忘——皮肤的糙点,树木的疙瘩,香料的芬芳、分泌物的气味或肉的味道,正如音色或色差一样”(12)。在文学上,利奥塔的选择针对那些抛开叙事性的作家,后者认为写作的关键在于文学性,正如萨特所言,他们将注意力集中于词语的“血肉的面目”,而不注重叙事:布托、格特鲁德·斯泰因、卡夫卡、乔伊斯、贝克特等,他们都聚集在马拉美所倡导的风格之下,马拉美的《骰子一掷》在《话语,形象》中占据着根源和标志的地位。因此,艺术作品并不指意:它是“独特的安排,对其组成要素进行预料之外的编排:如文学中的文字,绘画中的彩色和轮廓”(13)。艺术是“对话语地位的一种否认”(14)。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