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对《梵语文学史》、《印度印地语文学史》、《印度古代文学史》、《20世纪印度文学史》等四部印度文学史著作进行必要的评述,然后对《梵语文学史》做出了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印度文学史编撰中的种种问题与意识。 关键词 《梵语文学史》、《印度印地语文学史》、《印度古代文学史》、《20世纪印度文学史》 我国对于印度文学的介绍在五四时期就已经开始,1920年代还曾出现过泰戈尔热。受泰戈尔的影响,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开始研究印度文学,并于1930年出版了《印度文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年再版),这部著作以“史”的形式对印度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大致的勾勒,全书约六万字。1945年,著名学者柳无忌出版《印度文学》(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5年2月出版,同年5月重印,1982年由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再版,约14万字),这也属于“文学史”著作,这部著作主要参阅英文资料写成,是印度文学的简史。这两部著作虽然带有文学史的性质,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史著作,因此,这里不做深入探讨。 真正意义上的印度文学史著作出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过,也是屈指可数,只有四部:金克木先生的《梵语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64年出版,全书近30万字;刘安武先生的《印度印地语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全书28万余字;季羡林先生主编的《印度古代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出版,全书共43万余字;石海峻的《20世纪印度文学史》,青岛出版社于1998年出版,全书近24万字。这种情形的出现,一方面是由印度文学本身的复杂性所致,印度文学的语言从来都不是统一的,近现代印度文学语言更是五花八门,因此,要进行印度文学尤其是文学史的研究是极其困难的;另一方面,我国专业的印度文学研究人员比较稀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定了我国的印度文学史编撰全面而深入的发展。这两方面的情形决定了我国的印度文学史难“搞”且无法粗制滥造。但是我们也欣喜地发现,虽然我国专业的印度文学研究人员稀少,像季羡林、金克木、刘安武、黄宝生(《印度古代文学史》的主要执笔人之一)等印度文学研究专家在我国学术界都是凤毛麟角,这无疑决定了我国的印度文学史编撰的精品性质,从中颇可引发我们对文学史编撰问题的玩味与深思。 本文先对上述几部印度文学史著作做必要的评述,然后将对《梵语文学史》做出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印度文学史编撰的种种问题与意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