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20世纪西方文论知识的中国建构(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南京社会科学》 曾军 参加讨论

        总的来看,西方文论教材只是中国学者对西方文论的知识化过程的一个缩影,其目的在于向国内文论学习者传授西方文论知识并推动中国的文论知识生产。因此,教材编撰是呈现中国学者对西方文论的整体把握和基本判断的一种方式,也是中国学者展现对西方文论成就与不足研究成果的一种方式,甚至是修正西方文论的基本问题和结论的一种可能。与西方文论“教材”(含“文论史著作”)相比,中国学者所编撰的西方文论教材呈现出如下的特点:(1)与西方学者编撰的文论教材大体一致。其中对中国学者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如韦勒克和沃伦、杰弗森、伊格尔顿和乔纳森·卡勒的几种;(2)西方的文论史概述一般以批评理论为主,而中国的文论教材则由哲学美学、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三部分组成,在知识谱系上更丰富、也更完整;(3)一般采取相对包容、开放的学术立场,以“同情之理解”的方式展开叙述,这与欧美的文论史研究的著作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和立场不同。如伊格尔顿的政治批评来源于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而乔纳森·卡勒《文学理论》则渗透着解构主义思维。
        但是,截止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西方文论教材还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知识更新仅止于20世纪80年代,对近二十多年的当代西方文论的总体把握相对滞后。伊格尔顿在《理论之后》所描绘的“文化理论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的西方文论究竟是怎样的知识形态?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学者还没有非常清晰的把握。(2)西方文论的学术史研究尚待加强。目前基本的方式是初步概括一下这个思潮的发展历程,然后遴选几个代表性的学者做几个介绍,缺乏较为细密的学术史清理。(3)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批判立场还没有得到体现。三十多年前,中国在译介西方资本主义理论思潮时,曾一度形成过“我们马克思主义认为……”的批判模式,尽管略嫌简单,但至少还保持着批判和审视的角度。但目前的西方文论教材,还存在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问题,同情有余、反思不足的问题也会影响中国学者自己的文论创新。
        ①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编辑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Ⅲ页。这类将“西方文论”限定在“止于19世纪”的教材还有不少,如伍蠡甫的《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缪朗山的《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朱立元的《西方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也止于第十一章“现代文论的先声”(意志主义文论、前期存在主义文论、前期解释学文论、唯美主义文论、前期象征主义文论),其目的是为了与《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相区分。
        ②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上卷“编辑说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Ⅲ页。
        ③赵一凡的专栏一直延续到1995年,并结集为《欧美新学赏析》(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先后介绍了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巴赫金、话语理论、阿尔都塞、福柯、拉康、巴尔特、利奥塔、本雅明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鲍德里雅、海德格尔、杰姆逊、郭廷顿、萨伊德与东方主义等。到了新世纪,赵一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出版《西方文论讲稿:从胡塞尔到德里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和《西方文论讲稿:从卢卡奇到萨义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
        ④Wilbur S.Scott,George Orwell,T.S.Eliot:Five Approaches of Literary Criticism,Macmillan Pub Co,1963.
        ⑤该书的导论以《当代英美文艺批评的五种模式》为题发表有《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第2期上。与之相似,出版较早而翻译较晚的还有卫姆赛特和布鲁克斯的《西洋文学批评史》(中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该书原版于1957年,书名为“Literary Criticism:A Short History”,涉及20世纪西方文论的主要有克罗齐、象征主义、李查士、语义学、欧立德与庞德、神话与原始类型等。
        ⑥该书首版于1982年。Ann Jefferson,David Robey,David Forgacs,Modem Literary Theory,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Batsford,1982.并先后在1984、1986和1991年再版。
        ⑦伍蠡甫、胡经之:《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册)“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页。
        ⑧该教材到了1999年再版时,改由张首映独立主编,除对个别流派的命名有所调整之外,最主要的变化有两处:一是重写了结论,从1988年版相对传统的“社会文化基础、基本走向、基本特色、现实价值等”结构转变为仅仅聚焦“西方二十世纪文论的走向”,并概括出“从现代到后现代、从知识话语到意识形态文本、从诗学分化到文化诗学、从分析走向综合、从多元走向边缘、从吸收、对话走向发展”等六个特点,突显了中国编撰者对之的整体把握。二是在1988年版的四种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编后现代系统(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主义)”,体现出到了20世纪90年代对20世纪西方文论知识的丰富和扩展。
        ⑨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后记”和“第一次修订后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⑩由朱立元、李钧选编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列举了19个思潮流派,其中批评理论9个,哲学美学4个,创作理论6个,与《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基本吻合。
        (11)在前言中,王逢振提出,“这里还需要把它与两种密切相关的思想领域加以区分。一种是文学的哲学思考,它归之于美学范畴,涉及到艺术、美和价值的整体观念。另一种是作家对作品艺术性质的思考。”(王逢振:《最新西方文论选》“前言”,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