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李劼:《试论文学形式的本体意味》,《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 ②刘象愚:《韦勒克和他的文学理论》,[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代译序第3页。 ③李泽厚:《形象思维续谈》,《学术研究》1978年第1期。 ④朱光潜:《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为文艺正名——驳“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说》,《上海文学》1979年第4期。 ⑤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13页。 ⑥陈传才:《文艺本体论论纲》,《创作与评论》1990年第1期。 ⑦李陀:《打破传统手法》,《文艺报》1980年第9期。 ⑧何新:《试论审美的艺术观》,《学习与探索》1980年第6期。 ⑨学界关于从人类存在的角度定义文艺本体的文学本体论术语除人类本体论之外,还有人类学本体论、人学本体论等,笔者认为人类本体论更能概括其核心观念,因此在文中统称为人类本体论。 ⑩杜书瀛:《艺术的哲学思考》,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4页。 (11)王元骧:《文艺本体论研究的当代意义》,《东方丛刊》2006年第1期。 (12)王岳川:《艺术本体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 (13)朱立元:《解答文学本体论的新思路》,《文学评论家》1988年第5期。 (14)邵建:《梳理与沉思:关于文艺本体论》,《上海文论》1991年第4期。 (15)孙歌:《文学批评的立足点》,《文艺争鸣》1987年第1期。 (16)[前苏联]高尔基:《论文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332页。 (17)刘大枫:《新时期文学本体论思潮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第132页。 (18)王晓明:《在语言的挑战面前》,《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第5期。 (19)唐跃、谭学纯:《语言功能:表现+呈现+发现》,《文艺争鸣》1987年第5期。 (20)李劼:《试论文学形式的本体意味》,《上海文学》1987年第3期。 (21)李洁非:《语言艺术的形式意味》,《文艺争鸣》1990年第1期。 (22)汪曾祺:《中国文学的语言问题》,《文艺报》1988年1月16日。 (23)陈剑晖:《走向本体批评》,《文艺争鸣》1989年第1期。 (24)陈剑晖:《形式化了的叙述本体——走向本体的文学之四》,《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1期。 (25)赵镇疆:《文学的内构成: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 (26)林兴宅:《艺术非意识形态论》,《学术月刊》1995年第1期。 (27)严昭柱:《论“文学本体论”》,《文学评论》1992年第1期。 (28)董学文、陈诚:《三十年来文学本体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西北师大学报》2008年第9期。 (29)赖干坚:《文艺的本质特征与文艺的自律、他律关系》,《福建论坛》1995年第5期。 (30)毛崇杰:《当代中国20年文艺本体论研究的若干问题》,《艺术百家》2010年第1期。 (31)王元骧:《评我国新时期的“文艺本体论”研究》,《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 (32)苏宏斌:《文学本体论引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第8页。 (33)尤西林:《以文学批评为枢纽的文学理论建构》,《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3期。 (34)张江:《强制阐释论》,《文学评论》2014年第6期。 (35)张江:《当代西方文论若干问题辨识——兼及中国文论重建》,《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5期。 (36)张江、毛莉:《由“强制阐释”到“本体阐释”——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6月16日,第A04版。 (《人文杂志》(2016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