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叙事迷宫的另一条秘径——空间叙事学的基本问题与学术价值(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艺术广角》 龙迪勇 参加讨论

    (五)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书写与人物塑造。人物形象是构成小说的主要要素之一。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也是小说叙事的主要任务或目的。塑造人物形象当然有许多方法,如展示行动法、直接描写法、专名暗示法等。根据《空间叙事研究》,通过在叙事作品中书写一个特定的空间并使之成为人物性格的形象的、具体的表征,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新方法——“空间表征法”。在不少优秀的叙事作品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作家通过书写一个特殊的空间去表征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法,比如,一个偏远的西部小镇、一栋处于繁华楼市包围中的破旧的老式别墅、一个充满恐怖感和神秘感的教堂、一个偏离正常秩序的私家花园……这些特定的空间都是某一类人物性格的空间性表征物。而且,无论是性格单一的“扁平人物”,还是性格复杂的“圆形人物”,作家们都可以通过创造出一个特殊的空间,而把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具体地揭示出来。巴尔扎克、狄更斯、普鲁斯特、福克纳等人,都是善于利用“空间意象”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行家里手。而在各式各样的空间中,住宅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常常成为作者用来表征人物形象的“空间意象”。比如说,在福克纳的经典短篇小说《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利用一个特殊的空间——一个古老、封闭、破败的老宅子来塑造人物性格的经典例子。小说这样写道:“那是一幢过去漆成白色的四方形大木屋,坐落在当年一条最考究的街道上,还装点着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风格的圆形屋顶、尖塔和涡形花纹的阳台,带有浓重的轻盈气息。可是汽车间和轧棉机之类的东西侵犯了这一带庄严的名字,把它们涂抹得一干二净。只有爱米丽小姐的屋子岿然独存,四周簇拥着棉花车和汽油泵。房子虽已破败,却还是桀骜不驯,装模作样,真是丑中之丑。”[5]可以说,这幢屋子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其实也就是爱米丽小姐与镇上其他人的关系,也就是“过去”与“现在”或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而这幢四方形大木屋,也正是爱米丽小姐这个特定人物性格特征的空间表征物。总之,“空间表征法”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确实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有这么一个问题也不容忽视:对于那些尽管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但性格特征却并不一样的人物,我们该如何用“空间表征法”来合理、清晰地加以表现呢?对此,我的回答是:在多人生活的集体大空间中再创造一些与个别人物性格特征相符的小空间进行个性化的书写。这样一来,性格特征的“空间”便成了一种多重空间,也就是“空间中的空间”——前一个“空间”往往是全家人或一群人生活在一起的公共空间,而后一个“空间”才是属于自己、反映个性特征的私人空间。显然,如果作家运用得法的话,前一个“空间”可以用来表征某些人物的共性或集体性格,而后一个“空间”则可以用来表征单个人物的独特个性。
    (六)跨媒介、跨学科叙事中的空间问题。叙事的媒介远远不止文字,正如罗兰·巴特所指出的:“对人类来说,似乎任何材料都适宜于叙事:叙事承载物可以是口头或书面的有声语言是固定的或活动的画面,是手势,以及所有这些材料的有机混合。”[6]无论是跨媒介叙事还是跨学科叙事,都与空间问题息息相关。在跨媒介叙事领域,我选择了图像叙事问题进行考察;在跨学科叙事领域,则选择了历史叙事问题进行研究。
    图像是一种空间形态的叙事媒介,空间叙事学理应将它纳入研究的视野。我首先探讨了图像叙事的本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单幅图像叙事的三种模式。“严格说来,讲故事是时间里的事,图画是空间里的”,那么,脱离了事件的时间进程,以空间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图像如何才能达到叙事的目的呢?答曰:给它恢复或重建一个语境。我们知道,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的,都发生在特定的空间中,都有着一定的时间脉络。要不然,事件就只是进入不了人类认知视野的“自在之物”。但摄影家、画家等将事物以图像的形式从生活之流中移出,这就造成了图像的“去语境化”存在。由于去语境化(失去了和上下文中其他事件的联系),由于在时间链条中的断裂,图像的意义开始变得漂浮和不确定起来。我们只有给图像恢复或重建一个语境,只有把空间性的图像重新纳入到时间的流程之中,才能达到“摹仿”动作,也即达到叙事的目的。因此,我们说空间的时间化正是图像叙事的本质。概括起来,在图像叙事中,主要有两种使空间时间化的方式:利用“错觉”或“期待视野”而诉诸观者的反应;利用其他图像来组成图像系列,从而重建事件的形象流或时间流。对于单幅图像叙事,我们根据其各自对时间的处理方式,概括出了它的三种叙述模式:单一场景叙述、纲要式叙述与循环式叙述。所谓“单一场景叙述”,就是要求艺术家在其创造的图像作品中,把“最富于孕育性的顷刻”通过某个单一场景表现出来,暗示事件的前因后果,从而让观者在意识中完成一个叙事过程。所谓“纲要式叙述”,也叫“综合性叙述”,即把不同时间点上的场景或事件要素挑取重要者“并置”在同一个画幅上。由于这种做法改变了事物的原始语境或自然状态,带有某种“综合”的特征,故又称“综合性叙述”。所谓“循环式叙述”,“就是把一系列情节融合在一起”的一种叙述模式,这种模式“消解”了时间逻辑,它遵循的是空间逻辑。
    长期以来,历史仅仅被看成是一种时间维度上的叙事文本,似乎历史是与空间并不相涉的一种抽象性、孤立性存在。可事实上,空间不是历史的可有可无的要素,而是构成整个历史叙事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空间叙事研究》一书从叙事的动机、历史的证据、历史的场所、历史的结构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史学研究中非常重要却又长期为人们忽视的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问题。首先,古物、废墟和图像之类的空间性存在物很容易引发史学家的历史意识,进而成为他们进行历史叙事的空间性触发物,或者说,这些物件因其特殊的性质而给史学家的历史叙事行为提供了动机。其次,古物、废墟和图像之类东西还可以成为历史书写的证据。比如,瑞士著名的文化史大师布克哈特的史学著作就大大得益于他的古文物爱好和艺术史修养;温克尔曼在撰写《古代艺术史》时,也多次写到各种古代的器物。再次,所有的历史事件都必然发生在具体的空间里,因此,那些承载着各类历史事件、集体记忆、民族认同的空间或地点便成了特殊的景观,成了历史的场所。生命可以终止,事件可以完结,时间可以流逝,但只要历史发生的场所还在,只要储藏记忆的空间还在,就能唤起后人对往昔的鲜活感觉。最后,历史学家可以在空间的维度上对历史事件进行编排和组织,从而赋予其空间性结构。
    显然,作为一门新学科,空间叙事学还应该涵盖很多问题,但上述问题无疑是最为基本的。
    空间叙事学究竟能够为叙事学研究带来哪些革新?这些革新又具有什么样的学术价值呢?
    首先,从空间维度探索叙事学,避免了以往叙事学研究仅仅从时间层面考察的单一化弊端。由于时间和空间是万事万物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因而也是我们考察它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维度。有时候,为了理论上的方便,我们会对事物或现象作出分类,比如,在文艺理论中,我们就经常把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定义为“时间艺术”,而把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定义为“空间艺术”。这种分类尽管不尽合理,但在实际使用中比较方便,也就渐渐地被研究者接受下来,并被不少人视为理所当然。但如果过分拘泥于这种分类的话,就可能遮蔽我们探究的目光,从而使我们的研究停留在“常识”或“定见”的层面上而难以推进。比如说,如果我们要研究绘画、雕塑等图像艺术的叙事问题,就不能满足于一般性的分类,而恰恰需要考察被划归为“空间艺术”的图像的“时间性”特征;同理,我们研究以语词写成的小说、史诗、传记等所谓“时间艺术”类叙事作品,如果不考察故事发生的场所(空间)以及某些文本在结构上的空间特性,那我们的研究就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空间叙事学比较关注“时间艺术”的空间维度和“空间艺术”的时间维度,试图在“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中比较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力图把常见分类所遮蔽的那些特征展示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