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先秦两汉“吟唱”文体的非常态化与传播效应分析《“吟唱”的非常态化与超常效应——先秦两汉“吟唱”文体论》摘编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赛/摘编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胡大雷,男,文学博士,现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的研究与教学。

 
    刘勰云:“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从普遍意义来说,“有常”,指各种文体的体制规格与运用是有规定的;“无方”,指各种文体的体制规格与运用是处于变化中的。文章讨论先秦两汉时期“吟唱”体,或吟诵或歌唱,文人或单方面突出其体制规格的某一方面而运用之,虽非常态,却在传播效应上有着奇效。作者在下文中简述这种现象的几个类型,以探求中古时期“吟唱”体发展的传播学意义。
    文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吟、唱”等通俗文体被先秦诸子关注——文体的跨界运用;二、歌在政治宣传中的巨大冲击力——文体的特殊表达方式;三、风谣:以明天会发生什么来引导受众——文体表达内容的转换;四、引诗:士人最方便、最有依据的议论政事——文体从文学空间进入政治空间;五、“吟唱”非常态化运用的传播学意义。
    首先,本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说唱、谐隐、反语、寓言故事、格言等渗透和穿插进入政论著述中,被大众所乐于接受。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社会上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游说宣传,互相辩驳,著书立说。为达到“常无不受”、“人莫不贵”的效果,在严肃的政治论辩中介入喜闻乐见的文体来吸引大众,就成为先秦诸子著述时常常要采纳的方法。《荀子》中有《成相篇》,文体字句排列整齐,换韵有一定的规律,每节都是三三七四七的文字格式。如:
    请成相,道圣王,尧、舜尚贤身辞让。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思乃精,志之荣,好而壹之神以成。精神相反,一而不贰为圣人。
    《荀子·成相篇》以民间说唱艺术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是荀况把“口出以为言”的方法用来著书,以求利于更广大的世俗群众的接受的一个实例。
    其次,本为自我吟唱、用以抒情的“歌”,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以大合唱的表达方式,构成了巨大冲击力。
    歌虽然强调其抒发内心,所谓“直言不足以申意,故长歌之,教令歌咏其诗之义以长其言”,但只有“听”才能产生效果。歌有“和者”,“和者”这样的听众越多,传播效果越好;“歌”自身具备的条件差异,也会影响听众的数量。
    在作者看来,“歌”的巨大力量体现在集体咏唱上,《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垓下之战的数十万人大合唱,以集体咏唱呈现“歌”的巨大力量,并起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再次,本为吟咏当前为主的具有新闻性的民间讴谣,当加入具有前瞻性诉求、实现性愿景的内容,满足接受者的现实需求或潜在需求,引导其投入行动。
    歌唱而不用乐器伴奏称“谣”,主要指民间流行的歌谣,《国语·晋语六》:“辨祆祥于谣。”“谣”的功能就在于人们用以“辨祆祥”,具有新闻性,其在传播上的特性,就是具有最大的传播面与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因此,统治阶层常常极大关注讴谣,用以视民意、辨祆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