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由作品走向文本——兼论文学研究范式的嬗变(4)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评论》 贾玮 参加讨论

    注释:
    ①[英]拉曼·塞尔登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等译,第28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国内外学者对于这些流派的复杂关系都有精细研究,如安托万·孔帕尼翁粗略勾勒了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在文本理论上的相通性,具体参见《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吴泓缈等译,第100~106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钱翰博士对于文本与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具体论述参见《二十世纪法国先锋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文本”概念研究》,第12~18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③[法]福柯:《什么是作者》,见王岳川、尚水主编:《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第28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④(32)[法]罗兰·巴特:《文之悦》,屠友祥译,第97页,第10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⑤[美]乔治·格雷西亚:《文本性理论:逻辑与认识论》,汪信砚等译,第17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⑥钱翰:《二十世纪法国先锋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文本”概念研究》,第1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⑦[德]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孙周兴译,第269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⑧[法]梅洛-庞蒂:《世界的散文》,杨大春译,第21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⑨[法]蒂费纳·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邵炜译,第1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⑩[英]戴维·芬克尔斯坦、阿里斯泰尔·麦克利里:《书史导论》,何朝晖译,第24页,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11)[法]梅洛-庞蒂:《行为的结构》,杨大春等译,第273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2)[法]梅洛-庞蒂:《辩证法的历险》,杨大春、张尧均译,第160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版。
    (13)Merleau-Ponty,Phenomenology of Perception,trans.Colin Smith,London:Routledgy and Kegan Paul,1962,p.61.
    (14)这里所涉及的是现象学与结构主义的关系,正是梅洛-庞蒂通过其研究沟通了两者,相关研究可参见弗朗索瓦·多斯的《从结构到解构——法国20世纪思想主潮》(季广茂译,第54~57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德贡布的《当代法国哲学》(王寅丽译,第96~98页,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对于两者关系的复杂性而言,泰勒·卡曼和汉森有着更为深刻的揭示,参见Carman Taylor,and M.B.N.Hansen,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erleau-Pon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pp.17~22.
    (15)汪民安:《谁是罗兰·巴特》,第14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6)[美]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的现实主义的概念》,高建为译,见刘象愚选编:《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概念》,第2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7)陆机:《文赋》,朱志荣编著:《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第42页,第22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8)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朱良志编:《中国美学名著导读》,第8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第37页,第36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20)[法]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第11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1)[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李猛等译,第320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
    (22)[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阎嘉译,第52页,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3)[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第10页,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24)[法]克里斯特瓦:《反抗的意义和非意义》,林晓等译,第34页,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
    (25)(26)[美]萨义德:《东方学》,王宇根译,第4页,第309页,北京三联书店2000年版。
    (27)[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李琨译,第109页,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
    (28)Roland Barthes,The Pleasure of the Text,trans.Richard Miller,New York:Hill & Wang Pub,1990,p.36.
    (29)Roland Barthes,“The Theory of the Text”,in Untying the Text:A Post-Structuralist Reader.ed.by Robert Young,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1981,p.39.
    (30)(31)(33)[法]德里达:《文字学》,汪堂家译,第233页,第238页,第231页,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34)[美]W.JT.米歇尔:《图像理论》,陈永国、胡文征译,第7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5)国外学者中有美国学者W.JT.米歇尔以其《图像理论》、《图像学》开启了文学研究领域的图像学转向;国内则有赵宪章以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学图像论”为基础发表系列论文探究文学与图像积极互动的可能性。
    (36)M.C.Howatson and Ian Cheilvers,ed.Oxford Dictionary Classical Literatur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p.524.
    (37)朱国华:《文学与权力》,第149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法]皮埃尔·布迪厄:《言语意味着什么》,褚思真、刘晖译,第12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文学评论》2015年第20155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