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文学评论》1999年第6期。 ②[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美学方面》,载《现代美学析疑》,绿原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③这方面讨论中的主要文章包括董学文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当代形态论纲》(《文艺研究》1988年第2期)、《从“经典形态”到“当代形态”——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改革的思考》(《求是》1988年第2期)、《关于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甘肃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李准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新发展与新课题》(《学习与探索》1988年第5期),狄其骢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当代形态》(《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6期)等。 ④关于“人文精神”讨论和“新理性精神”讨论的具体情况,参见朱立元主编:《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和批评发展概况的调查报告》,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152页。 ⑤狄其骢:《面向新的综合——探讨文艺理论发展的趋向和问题》,《文史哲》1989年第2期。 ⑥参见曹顺庆:《21世纪中国文论发展战略与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东方丛刊》1995年第3辑)、《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文艺争鸣》1996年第2期)、《从“失语症”、“话语重建”到“异质性”》(《文艺研究》1999年第4期)、《再说“失语症”》(《浙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⑦谭好哲:《文艺与意识形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8页。 (本文刊于《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201510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