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古诗十九首》词语考论(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 谢思炜 参加讨论

    五、《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
    近年有论者通过对所谓植甄私情的钩沉索隐而将十九首中若干作品归于曹植名下,引起诸多讨论,并有五言诗成立史需改写之说(41),十九首与建安诗人尤其是与曹植的关系,俨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清代叶燮《原诗》称:“建安、黄初之诗,因于苏李与十九首者。然十九首止自言其情,建安、黄初之诗乃有献酬、纪行、颂德诸体,遂开后世种种应酬等类,则因而实为创。此变之始也。”(42)这是从内容角度对建安诗与十九首关系的说明。明代谢榛《四溟诗话》谓:“古诗十九首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及登甲科,学说官话,便作腔子,昂然非复在家之时。若陈思王‘游鱼潜绿水,翔鸟薄天飞、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是也。此作平仄妥帖,声调铿锵,诵之不免腔子出焉。魏晋诗家常话与官话相半,迨齐梁开口,俱是官话。官话使力,家常话省力。官话勉然,家常话自然。”(43)这是从语言角度对建安诗与十九首关系的说明。以上两说都据阅读经验为说,在前人意见中有相当代表性。
    仅凭阅读经验不免粗疏,例如谢榛就完全忽略了十九首化用《诗经》等文献的情况。但根据全面的词语调查,本文认为将十九首归于建安诗人特别是曹植名下之说是不能成立的。理由不止一端。
    首先,《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人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也就是说,诸多建安诗人的作品中都留下了阅读、翻用十九首作品的痕迹。以下列出曹植以外诸诗人之例(十九首/建安诗):
    行行重行行、相去日已远/行行日已远(《苦寒行》)
    无为守贫贱/守穷者贫贱(《善哉行》)
    戚戚何所迫/戚戚欲何念;四时更变化/四时更逝去(《秋胡行》)
    沉吟聊踯躅/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服食求神仙,但为药所误/痛哉世人,见欺神仙(《善哉行》。以上曹操)
    与君为新婚/与君媾新欢(《猛虎行》)
    思君令人老/忧令人老(《短歌行》)
    识曲听其真/知音识曲(《秋胡行》)
    人生忽如寄/人生如寄(《善哉行》)
    亮无晨风翼/愿为晨风鸟(《清河作》)
    出户独彷徨/披衣起彷徨;三五明月满/三五正纵横(《杂诗》)
    引领还入房/徒引领兮入房(《寡妇诗》)
    思君令人老/忧来思君不敢忘;泪下沾裳衣/不觉泪下沾衣裳;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皎皎照我床;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牵牛织女遥相望;泣涕零如雨/涕零雨面毁容颜(《燕歌行》。以上曹丕)
    驱车策驽马/方轨策良马(《诗》)
    白露沾野草/白露沾衣襟;忧愁不能寐/独夜不能寐(《七哀诗》)
    悠悠涉长道/悠悠涉荒路;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凉风率已厉/凉风厉秋节;愁思当告谁/此愁当告谁(《从军诗》。以上王粲)
    贱妾亦何为/贱妾何能久自全(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东城高且长/皦皦高且悬(《赠徐幹》)
    蟋蟀伤局促/民生甚局促(《诗》)
    岁月忽已晚/岁月忽已殚;缘以解不结/望慕结不解(《赠五官中郎将》。以上刘桢)
    与君为新婚/与君结新婚;会面安可知/会合安何知;愿为双黄鹄/愿为双黄鹄(《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
    相去日已远、思君令人老/君去日已远,郁结令人老;斗酒相娱乐,既厚不为薄/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仰观众星列/仰观三星连(《室思诗》。以上徐幹)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出圹望故乡,但见蒿与莱(《七哀诗》)
    揽衣起徘徊/揽衣起踯躅(《杂诗》)
    轗轲长苦辛/流落恒苦辛;泪下沾裳衣/泪下沾裳衣(《诗》。以上阮瑀)
    戚戚何所迫/戚戚怀不乐(《斗鸡诗》)
    音响一何悲/音响一何哀(《公宴诗》。以上应玚)
    盛衰各有时/时运有盛衰(繁钦《诗》)
    十九首中“相去日已远”、“思君令人老”、“与君为新婚”等句,都有不止一人套用。曹丕袭用十九首成句与曹植几乎不相上下。这种情况只能解释为曹氏父子和七子等人对十九首都十分熟悉,而且后者对他们来说具有一种范本意义,所以他们才会十分自然地翻用其中的诗句。如果十九首中有部分被归于曹植名下,那就只能得出曹操、曹丕、王粲都人都在翻用曹植之作的结论,从人物关系、写作时间来看,这种推论岂能成立?
    那么,是否有可能以上相似诗句是十九首在模仿曹氏父子等人作品(从而也就可以说曹植作为其作者在模仿其父兄或他人之作)?这种可能性也是不存在的。明显可见,以十九首与诸多模仿之作相比对,前者是范本,而后者是摹本。而且十九首分别被诸人模仿,构成与诸人的一对多关系。曹丕、曹植等人都是分别与十九首有对应关系,而无法与他人构成一对多的关系。以下几个例子更可以看出其间的衍生痕迹:
    道路阻且长(一)/山川阻且远(曹植《送应氏》)
    前者来自《诗经》“路阻且长”,而后者由此变化为“阻且远”。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三)/既厚不为薄,想君时见思(徐幹《室思诗》)
    前者言酒之厚薄,典出《庄子·胠箧》“鲁酒薄而邯郸围”,又见《淮南子·谬称训》。许慎注:“鲁与赵俱朝楚,献酒于楚,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不与。楚吏怒以赵所献酒于楚王易鲁薄酒,楚王以为赵酒薄而围邯郸。”(44)后者言厚薄与酒无关,由具体衍为抽象。曹植《乐府》:“金樽玉杯,不能使薄酒更厚。”则仍用此典。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十八)/望慕结不解,贻尔新诗文(刘桢《赠五官中郎将》)
    《说文解字》释“缔”曰:“结不解也。”(45)十九首用此,是指在合欢被上缘以此不解之结(缔),寓意不分离。刘桢诗则脱离实物,明显从前者衍出。
    建安诗还有一个与十九首明显不同之处,即上文所说的称谓系统词汇。十九首和汉诗均以君作为女子对男子的称呼,而建安诗不再严守这种区别,既以君作为女对男之称,又以之作为男子之间的相互称谓。如曹操《短歌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丕《大墙上蒿行》:“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王粲诗:“吉日简清时,从君出西园。”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曹植《赠王粲》:“谁令君多念,自使怀百忧。”当然,建安诗人多有拟乐府之作,所以以君作为女对男之称的情况仍占多数。同时,建安诗仍保留了以子作为男性之间的称谓,但不常用,而且多见于四言诗。这种情况应与当时社会语言实际使用情况更为吻合,建安诗人在不自觉中放弃了汉诗自有的称谓系统词汇。
    此外,还有一个旁证可以说明十九首在建安诗人眼中很可能已属“古”人之作。《三国志·王粲传》裴注引《魏略》载曹丕《与吴质书》称:“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46)《文选》亦载此书,李善注:“古诗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秉或作炳。”(47)以为曹丕是用十九首之语。这两句诗又见于《相和歌辞·西门行》,当然也可以说曹丕所指是后者。不过要说明的是,《西门行》和十九首就是这句话的最早出处,这种观念也是那时才有的。古礼禁夜游。《周礼·秋官·司寤氏》:“禁宵行者、夜游者。”贾公彦疏引《礼记·内则》“夜行以烛,无烛则止”,谓指宫内;而《周礼》“禁夜游者,禁其无故游者”(48)。汉人多夜饮,而仍禁夜行(有名的事例如李广被霸陵尉呵止“今将军尚不得夜行”)。《后汉书·梁冀传》载冀与妻孙寿“游观第内,多从倡伎,鸣钟吹管,酣讴竟路,或连继日夜,以骋娱恣”(49)。《济南安王康传》载何敞疏谏康:“今数游诸第,晨夜无节。”(50)可见秉烛夜游是东汉时期才有的一种放纵行为。但十九首称“古诗”,曹丕称“古人”,又十九首中“古欢”指旧欢,可知当时人用古字并非如后人想象得那样久远(51)。
    钟嵘《诗品》虽有古诗出于“曹王”的疑似传言,但自《诗品》及刘勰《文心雕龙》直至后世,一致将十九首与建安诗作为五言诗成立中先后不同阶段的作品,谢榛、叶燮则明确认为二者之间有直接相继关系。这些不仅依据传说且依据阅读经验得出的判断,不能轻易否定。十九首与以曹植为代表的建安诗在题材类别上有所不同,在语言风格上也有明显差异。除了谢榛所指出的曹植诗有意使用对偶的现象外,从词语使用来看另一明显不同之处是,以曹植为代表,建安诗人开始大量使用藻饰性词汇。《诗品》评陆机“其源出于陈思,才高词赡,举体华美”(52),词赡指词藻的丰富,主要就是指藻饰性词汇,由曹植至陆机,这种华美趋势愈来愈明显。根据调查,在曹植诗中至少出现了以下这些藻饰性词语:
    豹螭、长筵、池塘、春鸠、飞栋、飞猱、孤兽、皓腕、荒畴、金羁、空闺、令颜、流飙、绿池、罗袂、名讴、鸣俦、匹侣、奇舞、翘思、青楼、柔条、神飙、索群、翔鸟、阳景、玉除、圆景、朱华、丰膳(“丰膳”又见于曹丕诗)
    以上这些词语都首见于曹植诗,可以判断为诗人造词。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并列、状中、动宾结构词语,也首见于曹植诗:
    驰光、独栖、飞盖、揽弓、攘袖、销落、潇湘、勇剽、衔草(“衔草”又见于曹丕)
    造词自《诗经》以来历代都有,如前所述,十九首中也有少量造词,但藻饰性不明显。其中“越鸟”、“素手”二词被曹植诗袭用(“逸响”另见于曹植《九咏》),而上述曹植作品中这类性质的藻饰性造词则不见于十九首。这是十九首不可能出于曹植之手的内在证据。曹植诗中的这些造词,更接近于汉赋中出于装饰目的的造词。从词藻的丰富和创新来看,自汉以后,赋总是领先于诗一步。曹植在建安诗人中最为杰出,其诗歌除了题材更为丰富外,语言表达上也更富于层次,更为华美,而其主要手段就是大量使用这类藻饰性的造词,并由此开启了晋宋以后诗歌语言愈趋彩丽繁缛、诗人竞造新词的风气。谢榛所谓家常话与官话之别,可从以上用词不同中得到具体证实。
    综合以上词语调查结果,一方面,十九首中有一大批东汉时期产生的词语,有个别三国时期文献才记录的口语词,有袭用傅毅、张衡两位东汉作家的明显证据;另一方面,十九首与诸多建安诗人构成一对多的关系,是后者模仿袭用的对象,十九首的称谓系统词汇同于汉诗而不同于建安诗,建安诗人尤其是曹植还开始大量使用藻饰性造词。由此来看,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应在张衡(78-139)之后,建安之前。在上世纪20年代开始的讨论中多数学者所持意见,认为十九首比建安略先一期,为“东汉安、顺、桓、灵间作品”(53),或进一步确认在桓帝时期(54),是可以凭信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