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伴随论——论“真实”作为文学的伴随因素(7)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研究》(京)2014年7期 王峰 参加讨论

    注释:
    ①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7页。
    ②(12)约翰·吉布森:《为人生而阅读》,约翰·吉布森、沃尔夫冈·休默编《文人维特根斯坦》,袁继红等译,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167页,第148页。
    ③塞尔《虚构话语的逻辑地位》一文为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的区分做了极其重要的工作,深深地影响了英美文论界对此问题的看法(John R Searle,"The Logical Status of Fictional Discourse", New Literary History, Vol. 6, No.2(1975): 319-332)。本文采取了与塞尔相近的立场。同时参见我对塞尔此文的批判性论文《为了文学的虚构》,载《学术论坛》2014年第1期。
    ④⑩参见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陈嘉映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第178页。
    ⑤⑥⑦⑧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16页,第43页,第44页,第46—47页。
    ⑨各种关于真实与文学的实在性关系的讨论都预设了文学文本与某种真实的一致性,但正是这种一致性预设,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先验观念的可疑,因为这种一致性还需要其他的标准来保证,并在具体的论证中被无限期拖延以致放弃实现的可能。
    (11)在文学中,“真实”一词应该指“相信为真实”(the truthful),而不是“真”(truth),所以它与“现实”(reality)有关联,但不等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