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学伴随论——论“真实”作为文学的伴随因素(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研究》(京)2014年7期 王峰 参加讨论

    三、“真实”之为文本解释的功能
    对于“真实”,我们可以说得很多,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考察一下在文学这个情境中,“真实”这个词一般是怎样使用的。无疑,在一个具体的文本中不会对这个文本真实与否进行提问(我们也可以设想存在一种极其特别的写作方式,在文中就对此文的真实性进行质疑,但那样的写法只是一种技巧,并不能瓦解上述判断)。在文本内部,会出现“真实”这个词,但这个词往往内蕴在文本所描绘的事件中,并不对文本本身进行判断。提出文本与真实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我们进行的是另一种不同于具体文本的游戏,这个游戏与文本内部游戏不同、又极其密切。这个游戏就是对文学的整体反思。只有在这个游戏中,“真实”才成为不断被提及的,起到支撑作用的概念。
    对于这种极其复杂的概念使用,维特根斯坦建议我们回到概念的原初语境中去考察,才能发现这个概念的真正内涵④,但概念的原初语境的意义不是时间上的,即不是回到文学最初草创的时代,研究那个时代文学是怎样使用的,这种历史主义人类学思路不是维特根斯坦的方法。在文学中提及真实,其原初语境就在文学中,不在文学之外,这一真实与文学是不可须臾离之的。原初语境指是概念的使用方式。“文学真实”的概念使用里面有一些历史因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那么什么是决定性的?什么是原初的?就是我们现在怎样在文学中使用“真实”这个词的。——更进一步说,连“文学”这个词也是与“真实”结合在一块儿的,不可能分开谈论。
    “真实”在文学中怎样使用?它执行什么功能?我们再回到头来看南海神尼的例子。在文本中,南海神尼这个人物的功能是什么?解释一些事情,解释一些关联,这些关联存在一些麻烦,所以要解释。而这个解释是对准一个人的,就是杨过,当然也连带其他不知情者。解释有利于疏通某些关联,它不是作为一个实际的事情处于事情的关联当中,而是作为一个网的结处于网的某个位置上。文本当中的事件或人物可以从解释功能的角度来理解,那么从文学整体的反思上来看,是否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呢?同样可以。文本内部构成一系列解释的网格,对整个文学做出的解释也构成解释的网格。
    我们往往把某个特殊的情节发展视为一种解释,但并不把全部情节都视为解释,因为更多时候,我们不解释,而只是跟随情节;从作家的角度来说,他也并不总是在解释情节,而是在设计情节,我们在判断一个作品成功与否,往往就是从情节设计的角度来判断。所谓情节合情合理,这一判断中包含两个标准:合情、合理,达到这两个标准我们就认为作品成功了。这其中有解释的成分,但如果解释成分过多,一定会形成败笔。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我们把每一个情节的推进都视为对其前或其后的情节的解释,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情节就是解释。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就在改变“解释”的一般含义。而我们应该努力在平常意义上来思考。
    文学的整体解释与具体文本内部的解释不同。文学的整体解释往往在文学批评或主要在文学理论这一层面上做出的。一般来说,只有在这一层面上,我们才真正谈到真实的问题,比如“文学反映了生活的真实”,“文学包含着本质性的真实”,“真实是文学的基础”,“内在真实是文学之为文学的保证”,“文学真实来源于生活与心灵”等等观念。这些只是一长串文学与真实观念的简单罗列而已,如果要更细致的区分可以写一个长长的书系。但我们看到,这里的“真实”往往被预设为三种:生活的真实、理念性的真实和心灵的真实。这些“真实”都提醒我们某种“存在”,文学必须与这种“存在”相联才能得到真正的解释。然而,无论哪种“存在”都不过是一种解释框架中的概念而已,所以我们不如先把这种“存在”的实在性放在一边,先看看在理论解释框架里面,这种“存在”是怎样用的,它在整个理论解释框架里面执行什么样的解释功能,这样可以从过于复杂的语境中摆脱出来,回复到一个相对简单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这一语境就是原初语境,它是对概念的用法进行澄清和分析的语境。在这一语境中,“真实”不再是一种实际的存在,而是一个有待解释的概念,我们的工作将由勘定真实的疆域和地图变为厘清“真实”这一标尺的标准和使用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