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论南宋生日风俗与祝寿词的创作(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阅江学刊》2014年第201 卢晓辉 参加讨论

    另外,道教信仰也与生日风俗相互影响。一方面,南宋人在生日中还借助道教的斋醮仪式来祈福祝寿,这从南宋大量的青词中可以看出。另一方而,道教徒也接受了生日这一风俗,为各路神仙编造生日,在其生日时举行各类活动,吸引信众,扩大其影响,如周必大在《玉堂杂记》中所记:“邑人以是日为周生侯生日,迎会颇甚……闻是日乃吕洞宾生日。”[12]道教中的重要神仙、民众中各地土神,都有一生日,这在北宋及唐代是不可想象的。
    由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生日习俗萌芽于南朝,历唐、北宋,完成于南宋;参与者由佛教徒、皇族、普通民众而及于士人,直至南宋,成为社会普遍遵守的重要节日。因此,南宋所流行的生日风俗祝寿词的创作提供了最基本社会氛围。
    其次,受政治因素影响的生日风俗,对于寿词创作的内容、主题及情感基调有着重要影响。生日风俗在普通民众中与其它节日区别不是太大,但在官僚阶层中却承担了更多的政治因素。南宋政坛整体上呈一倒退态势:君主无才,权臣当道,官场中人际关系异化。《全宋词》中祝寿词的作者数量非常多,身份复杂。这其中不仅包括专力于文学创作的词人,更有许多官僚。许多人只有一首词作,而往往就是一篇寿词。创作对象不仅是亲人,更多的是同僚、朋友、上级官员甚或官员亲属。在南宋时期,祝寿词已经成为一种交往手段,而并非单纯的文学创作。祝寿词中有许多是代人而作的,如李曾伯的《沁园春》“代寿尤制帅”、《水龙吟》“代寿贾秋壑”等,这些代作者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枪手。此类作品完全是一种应酬奉承之词,丝毫没有个人情感而言,当然也谈不上什么艺术成就了。
    祝寿词的兴盛在某种程度上是南宋吏治腐败的有力证据,间接证明各级官员关系的异化,已经违背了封建统治的正常秩序。此时的生日风俗,成为官员之间交际的重要媒介。在权臣执政时期,下级官员以各种方式进行奉承,借生日献寿词即是其中一种手段,如秦桧当朝时,“(桧)每生日四方竞献奇宝,金玉劝盏为不足道,至于搜尽世间之奇。”[13]下级官僚献寿词多如牛毛,如秦桧生日时,孙仲鳌献寿词,“其后言者以为过,有旨禁之,仍著令”[14]。再如贾似道“每岁八月八日生辰,四方善颂者以数千计。悉俾翘馆誊写考,以第甲乙,一时传颂,为之纸贵,然皆调词呓语也。”[15]由此可见,生日成为官员向当权者献媚的重要途径,寿词阿谀太甚,以至于需要政令干预。不过,这种现象难以以政治手段加以遏制。可以想象当时的文人创作祝寿词的盛况。
    另外,许多寿词是为上级官僚的亲属而作,或其父母,或其妻妾,这就更加证明了祝寿词创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实目的在于讨好上司,如陈著的《珍珠帘》“代寿秋壑母”等。尽管北宋也有少量的寿词,总体而言大多为亲朋之间或同僚之间偶尔间作,并且若是向上级官员或其亲属献此类作品的话,是受到批评的,如“文潞公(文彦博)守太原,辟司马温公为通判,夫人生日,温公献小词,为都曹唐子房峻责。”[16]南宋却几乎人人皆作,包括辛弃疾等爱国词人。后人认为,“幼安忠义之气……见有同心者,即鼓其义勇,辞似颂美,实句句是规励,岂可以寻常寿词例之。”[17]这实际上就承认了大多数的寿词的“颂美”的本质。另一方面,考辛弃疾寿词,大多类似投谒、应和之作,浮夸之气充溢词中,如《最高楼》“为洪内翰庆七十”:
    金闺老,眉寿正如川。七十且华筵。乐天诗句香山里,杜陵酒债曲江边。问何如,歌窈窕,舞婵娟。
    更十岁、太公方出将。又十岁、武公才入相。留盛事,看明年。直须腰下添金印,莫教头上欠貂蝉。向人间,长富贵,地行仙。[18]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