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刘若愚:在多重理论视域中做学问(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朱巧云 参加讨论

    秉持中西互照互识互证的学术立场
    刘若愚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严谨学者,他在中西比较诗学中有着坚定的立场,即秉持中西互照互识互证的学术立场,并非是“以西释中”、“欧洲中心论者”,或者“西化”。他用英语写作,借用西方理论中的名词,让中国古代文论以逻辑、思辨的面目出现在西方学界,是身处西方语境中的必然选择。刘若愚也曾就某西方学者说他是“欧洲中心论者”给予尖锐的批驳。
    将刘若愚的研究放置在20世纪60—80年代予以观照,其意义更为显著。他是现当代海外华人学者中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系统化的第一人,对中国古代文论、文学在西方的译介、传播功不可没,不仅对当时中西文论的交流、比较有重要意义,而且为西方学者系统地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古代诗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同时,对西方民族的诗学研究亦有借鉴之作用。因此,刘若愚的研究向西方学界显示出作为一位华裔学者的非凡努力——突破民族的视界,跨越语言屏障,达至两种文化、诗学的沟通。他的研究成果对当前国内外中西诗学比较研究亦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在具体问题的讨论中,刘若愚亦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局限。有些学者已经指出,如乐黛云、黄庆萱等曾对刘若愚的研究提出一些批评,而且在比较诗学方面,刘若愚对有些问题的阐述过于简单。但白玉微瑕,刘若愚诗学研究的开启之功和世界性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在我们讨论和评价刘若愚、叶嘉莹等这些海外华人诗学家时,应将其置于中外文化对接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不但要关注他们的成果在相关领域中的学术价值,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和意义,还应考虑他们在中国文学、诗学的海外传播方面的作用。以跨文化的视野历史性地考察他们的学术成果,我们才会更加客观、理性地衡量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我们也应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透视他们作为华人诗学家在西方语境中的生存处境、学术选择、批评理念、文化身份、在异域文化界的影响等问题,理解作为一位华人学者在异质文化语境中的选择和努力,以及他们在西方学术界所面对的各种困境!如此,我们对他们的评判才会更加鲜活,富有厚度,也会更加准确与公允。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刘若愚诗学理论研究”(11BZW001)和国家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11&ZD111)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