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刘若愚:在多重理论视域中做学问(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朱巧云 参加讨论

    致力于中西文学理论综合研究
    刘若愚是一位文学批评家,也是一位具有诗学理想的文学理论家。首先,他思考并解答了文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他将文学定义为“艺术功用与语言结构的交搭”,并在艾布拉姆斯的启发下,建构了文学四要素双向循环系统;对诗、词的定义、结构、分类以及两者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刘若愚也有独到而深入的讨论;他将境界视为文学的基本要素之一,并对境界做了界定和多方面的阐释;另外,刘若愚还提出了文学批评的标准、方法和立场等。对这些文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体现出刘若愚作为一位文学理论家的智识和责任。他曾说:“无论如何,即使我们永远不能达至一个确定的回答,假如每个批评家把他理解的文学讲清楚,将会很有帮助。”“我的意图并不是给‘诗歌’下一个完美的定义,而是觅求一种带有启发性的假说,它有助于我们把那一阐释性的圆圈变成一个无限的再解析与再品评的螺旋体。”这就是刘若愚为何要界定文学、诗歌等基本概念的原因。作为一位理论家,刘若愚认真、诚实地负起了时代之于自己的使命。
    刘若愚是美国华人学界较早影响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学者之一。他将综合中西文学理论作为他的诗学理想,并为之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亦是当之无愧的比较诗学家。《中国诗学》、《中国文学理论》、《语际批评家》、《中西文学理论综合初探》等著作和文章都体现了他作为中西比较诗学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由于他追求中西理论的综合,所以在批评实践中更多地是致力于寻找中西文学理论相同之处,这为沟通、比较中西诗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刘若愚对语际批评家的写作定位,语际批评家作为读者、翻译者、阐释者、品评者的定位等问题的讨论,融入了自己真切深刻的体会,他的真知灼见、系统思考、自觉反思都难能可贵。
    刘若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美国的夏威夷大学、匹兹堡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用英文教授中国古典文学、诗学二十多年,有诸多的翻译实践,也提出了一些翻译理论,是名副其实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他从诗学功能和语言结构两个角度阐述了翻译者应遵循的原则,并从三个方面区分了诗人翻译者和批评家翻译者的不同,指出译者应具有双语和双重文化背景,要对两种语言有着同样敏锐的感觉,并且对翻译中词语的对等、意象、语法、声律等具体问题都有思考。刘若愚的这些翻译思想,是他多年翻译经验的总结,颇具学术价值,对当代的翻译研究会有裨益。
    刘若愚的理论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是一个从特殊(诗、词及中西诗学比较、翻译)到普遍(文学),从实践(批评标准和方法的具体落实)到理论(基本理论问题的发微、阐述)的逻辑关系,即从诗歌、词的批评实践提出了诗、词、文学的定义及批评的标准、立场和方法,并在“综合文学理论”的指导思想下,对比较诗学的主要问题作了系统阐发,进而讨论了跨文化比较中无法回避的翻译问题;既有理论的提升,亦在批评中实践他的理论。当然,这种逻辑关系并不是就他的理论形成过程而言的,而是着眼于这些理论的内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