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研究,从具体操作的层面论,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何遴选关键词,如何类分关键词,如何阐释关键词。因此,就关键词研究的具体方法而言,其道亦有三。笔者依然以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为例,序说如下。 第一,关键词之遴选:资格审查法。 如前所述,所谓“关键词”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喻指核心的、重要的术语、概念、范畴和命题。秦汉之前的中国文化典籍之中,有大量的术语、概念、范畴和命题,哪些是核心的、重要的因而可以被称为“关键词”?“关键词”之中,哪些需要作重点阐释,哪些只需作一般性介绍?都是需要讨论和甄别的。因此,关键词研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甄别、遴选关键词。 对关键词的甄别和遴选分为两步,第一步是选出基本关键词,其方法有三:一是看“出身”,也就是看这个词是否真正出自(学界)已有定论的先秦元典;二是看“名声”,也就是看这个词在轴心时期的使用频率即知名度;三是看“寿命”,也就是看这个词是否还活在今天,活在今天的理论与实践之中,活在今天的主流文化与民间话语之中。第二步是从基本关键词之中选出核心关键词,其方法有二:一是看“主旨”,亦即是否具有“原创性”和“现代价值”;二是看“三性”,亦即是否具有“词根性”、“坐标性”和“再生性”。 以“人”为例。姜亮夫《古文字学》称“整个汉字的精神,是从人(更确切一点说,是从人的身体全部)出发的。”⑥今日所见甲骨文中表人的字占五分之一以上,故汉字可以称作人的生命的符号。《说文·人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段注:“人以纵生,贵于横生,故象其上臂下胫。”并引《礼运》“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夫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⑦。从殷商卜辞、殷周金文,到《诗》《书》《礼》《易》《春秋》,到儒、道、墨、法、兵等诸家元典,“人”不仅频繁出场,而且与先秦元典中的其它关键词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天”,在《孟鼎》、《毛公鼎》中本像人形;如“仁”,《论语》、《墨子》、《孟子》依次有“仁者爱人”、“仁,爱也”、“仁也者,人也”;它如“伦”、“性”、“心”、“像”等,均是“从人”或“属人”的。足见在先秦文化元典中,“人”不仅是关键词,而且是需要作重点阐释的关键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