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关键词研究如何走出困境?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分别就“入思路径”和“研究方法”这两个层面的问题提出几点粗陋之见,以求教于方家。 就关键词研究的入思路径而言,其理有三。 第一,突破“分科治学”模式,实现对关键词的整体观照和系统阐释。 如前所述,现有的关键词研究,多是在不同学科的区域内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东向而望,不见西墙;而中国文化元典的关键词研究,尚停留在个案分析(即单个关键词诠释)的阶段。要使关键词研究在纵深和宽广两个维度有所突破,则须打破学科樊篱,返回轴心期百家争鸣的历史语义现场,对儒、道、墨、法、兵等各家文化元典中的关键词作系统性研究。就中华文化元典关键词研究这一特定领域而言,这种超越学科之上的整体观照和系统阐释尚属首次,具有较高的学术开创价值。当然,跨学科不是去学科,而是对多种学科视域的整合,无论是对单个关键词的诠释还是对整个关键词群的考察,则既有历史学还原,又有语言学释义;既有哲学论辩,又有逻辑学界定;既有文学描述,又有心理学剖析,还有政治学或军事学延伸等等。关键词阐释的多学科视域融合,是实现关键词研究之整体观照的必要前提。 第二,突破“辞典释义”模式,开启关键词阐释的“生命历程法”。 现有的文化关键词研究,其阐释方法以“辞典—类书—范畴”为主要模式。笔者主张在通变传统释词方法的基础上新创“生命历程法”,厘清并描述元典关键词从诞生、成长、成熟到更新、再生的生命历程,从而在词根性、坐标性和再生性的不同阶段和层面,展示中国文化元典关键词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关键词阐释的“生命历程法”,作为具体研究方法,不仅要继承中国文化研究之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经学、史学等学科的传统,而且要吸纳历史语义学、文化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哲学、阐释学等外来的研究方法。“生命历程法”的新创与应用,不仅对关键词研究,而且对相关领域和学科(如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文学、中国文论等)的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第三,深入发掘“元典关键词”之文化宝库,为中华文明的现代传承与新变提供语义及思想资源。 轴心时代(在中国是殷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华夏文化和文明的精髓以“关键词”的方式生成并存活在各家各派的文化元典之中,这些“元典关键词”不仅创生出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而且成为秦汉以降中国文化的源头和轴心。历朝历代的文化在与异域文化冲突、对话、交流和融会之际,在重建本土文明之时,都会自觉地重返文化元典,重返文化元典关键词。在今天这个全球化时代(或曰新轴心时代),中国文化同样面临与异域文化的冲突、对话、交流和融会,面临对传统文化的重释和阐扬。用“关键词”方法整体性地研究轴心期中国文化元典,通过对元典关键词之词根性、坐标性和再生性的考察和阐释,为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提供语义依据,从而在关键词研究的特定领域昭明中华文明的文化底蕴、生命活力、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获取全球化时代与异域文化平等交流的话语权,提高并增强文化多元格局下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及影响力。这正是关键词研究的当代价值及时代意义之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