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胡经之:《文艺美学及其他》,见文艺美学丛书编委会:《美学向导》,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36页。 ②(12)杜书瀛主编:《文艺美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9页,第192页。 ③[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页。 ④⑤⑥王梦鸥:《文艺美学》,台北远行出版社,1976年版,第131页,第141页,第141页。 ⑦[苏]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凌继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67页。 ⑧[爱沙尼亚]列·斯托洛维奇:《艺术活动的功能》,凌继尧译,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⑨⑩胡经之:《文艺美学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第49页。 (11)胡经之:《文艺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13)(20)张晶:《艺术媒介论》,《文艺研究》,2011年第12期。 (14)(15)[德]卡西尔:《人论》,甘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第196页。 (16)(17)[英]鲍桑葵:《美学三讲》,周煦良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第31页,第30页。 (18)(19)[美]奥尔德里奇:《艺术哲学》,程孟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4页,第55页。 (21)[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蒋孔阳译,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 (22)曾繁仁主编:《文艺美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23)[美]詹姆逊:《文化转向》,胡亚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页。 (24)[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王才勇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 (25)(26)[德]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第6页。 (27)(28)(29)[美]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国荣译,《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30)[美]希利斯·米勒:《文学死了吗》,秦立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页。 (31)张晶:《传媒艺术的审美属性》,《现代传播》,2009年第1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