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文类作为程式化期待——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与文类(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 陈军 参加讨论

    二、卡勒文类思想分析
    在卡勒结构主义诗学即“关于阅读实践的理论”的思想指导下,传统文类的性质和功能也必然随之发生质的改变。
    首先,在本质论上,提出文类作为内化的文学能力之一,是一种程式化期待。
    卡勒认为,文类不仅仅是简单的作品分类之名,不仅仅是“语言的特殊分类,而是不同类别的期待,它们能使一种语言的语句在第二层次的文学系统中变成不同种类的符号。同样的语句出现在不同的体裁中就会有不同的意义”[16]。他反复强调,视文类为基于作品相似性的纯经验层面的归类之举,结果只会“使体裁的概念黯然失色”[17]。文类作为内化的文学能力之一,作为一种程式化期待,是阅读活动中确定语言文本文学结构、意义实现可能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阅读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卡勒因此说道:决定语句意思的文学能力或阐释能力,“一方面包括了对语义内在联系和组织结构的一般模式的各种假设,而另一方面,它又包括阅读各类文本时读者心目中的期待,以及阅读它们所需要作出什么样的阐释”[18]。故而,就是谈作品所属文类的划分,也是“应该建立在一种阅读理论的基础之上”,恰当的分类应该是不同程式化期待的区别,是对读者阅读过程中意义实现可能性的定向指导,即“用于解释作品对读者提供可接受意义的范围的分类”[19]。与此同时,作为上述五种归化方式之一的“特定想象世界中的纯文学性的逼真”指的就是“体裁模式”[20]。
    为此,卡勒进一步举例说:同样一句陈述,出现于一首颂诗或一出喜剧中,读者就会作不同的处理。读者在阅读悲剧和阅读喜剧时对剧中人物的态度是不同的,如果他阅读的是喜剧,他会期待全剧一定以数对美好姻缘告终。
    其次,在功能论上,提出文类属性的确定是归化语言文本、实施有效阅读的首要之举。
    卡勒反对作品形式自足体的说法,认为作品意义无法单从作品各部分的“内在特征”而生,离开接受主体的阅读期待,文本仅仅是一堆不明所以的语言材料而已。卡勒再三强调,“一首诗是以阅读程式为前提的”,“文本只对懂得如何阅读它们的人才有意义,这些人在与文学的接触过程中吸收同化了约定俗成的程式”[21]。读者的期待意图面对语言文本发出的规范性、约束性信息,构架了文本各部分趋向统一体的可能性范围。在读者的期待意图中,文类自身寄寓的程式化期待是重要构成成分之一,在读者吸收同化了的约定俗成的程式中间,文类知识传统必居其一,甚至是第一,因此卡勒特别说道:面对奇特、陌生的语言文本,“归化过程,或恢复文学交流功能的过程的第一步,就是使书文本身变成一个阶段性的、类属性的概念”[23]。
    最后,在缺类问题上,坚决否定缺类现象存在的合法性。
    正由于上述文类在本质上不再仅仅作为一种传统的作品分类范畴,而是充当了结构主义诗学强调的核心范畴“文学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文类作为一种程式化期待,构成为开展阅读行为的首要步骤,因此,文类就不存在所谓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在必须存有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究诸多文类在阅读过程中所要求发挥出来的“功能性类型特征”何在,亦即:把某语言文本当作喜剧文类来进行期待与当作悲剧或史诗来期待,它们之间是具有明显不同的。此时显示出来的不同之处就是各种文类的不同程式化期待、各种文类的功能性类型特征的昭示。正为此,卡勒坚决反对“缺类现象”说,坚持认为:“证明喜剧不存在的理论是不受欢迎的。……任何引出这种结论的理论,最终必然要证明自己本身的失误,正如任何证明《李尔王》不是悲剧的错误一样。”[24]设若承认缺类现象存在,那么无疑是对卡勒建构的结构主义诗学的某种掣肘,是其理论主张中“文学能力”或“阐释能力”构成的某种缺失,则卡勒设计的“理想读者”就会不免蒙上一层淡淡的阴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