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参见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第六章“现代派诗人群系的心态观照”中关于“荒原”的意识的剖析。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何其芳:《〈燕泥集〉后话》,《何其芳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0页。 ③何其芳:《弦》,《何其芳文集》第二卷,第50页。 ④何其芳:《树荫下的默想》,《何其芳文集》第二卷,第135页。 ⑤何其芳:《迟暮的花》,《文季月刊》1936年1卷3期。 ⑥师陀:《〈马兰〉小引》,刘增杰编:《师陀研究资料》,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75页。 ⑦赵园:《属于我的北大》,《精神的魅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23页。 ⑧师陀:《〈马兰〉小引》,刘增杰编:《师陀研究资料》,第76页。 ⑨Narcissus有多种汉译,如纳喀索斯、那耳喀索斯、纳西塞斯、纳西斯等。本文采用卞之琳在20世纪30年代的译法。 ⑩何其芳:《弦》,《何其芳文集》第二卷,第51页。 (11)何其芳:《老人》,《何其芳文集》第二卷,第118页。 (12)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现代》1933年11月第4卷第1期。 (13)孙作云:《论“现代派”诗》,《清华周刊》1935年5月第43卷1期。 (14)蒲风:《五四到现在的中国诗坛鸟瞰》,杨匡汉、刘福春编:《中国现代诗论》,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第217页。 (15)本雅明著、张旭东等译:《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6页。 (16)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48页。 (17)废名、朱英诞:《新诗讲稿》,第348页。 (18)林庚:《林庚诗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27页。 (19)何其芳:《哀歌》,《何其芳文集》第二卷,第38页。 (20)伍尔夫著,孙梁、苏美、瞿世镜译:《达洛卫夫人 到灯塔去》,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21)帕斯:《批评的激情》,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3页。 (22)威廉·巴雷特著,段德智译:《非理性的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55页。 (23)波德莱尔:《巴黎的忧郁》,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年版,第51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