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形态探赜(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学习与探索》2013年12期 李志雄 参加讨论

    意识形态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头戏,从葛兰西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导权”,到法兰克福的“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批判”,再到英国新左派的“文化主义理论”,这些都无不透露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深刻洞见和社会政治问题的猛烈批判。意识形态问题何以变得如此重要?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该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甚至观点相冲突,“但他们都把意识形态看做是‘变革’社会的主要力量,把意识形态看做是发达工业社会操纵和控制人的主要力量,都认为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统治的形式已经由传统的政治经济统治转变为意识形态的统治,即统治的形式已经由一种‘外在的’强制性的暴力手段转变为‘内在的’非强制性的对思想的控制,这种对思想的控制又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潜移默化地完成的。”[1]58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认识是值得当代中国的文艺理论工作者借鉴的,就中国当代的文学艺术实践而言,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一是隐性削弱意识形态:由于市场商品利益的驱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入侵、权力资源的腐败等原因,导致文艺作品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被无声削弱,出现了迷拜金钱、美化西方、神话领袖和贬低群众等不正常情况,特别是削弱了文艺的“人民性”,上演一些官僚意识形态的肥皂剧。古今中外的文艺如此丰富,但文艺发展的目的何在?“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2]由此,文艺发展的目的明确了,但文艺究竟如何发展?“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这就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路。”[3]二是拙劣强化意识形态:文艺毕竟不能等同于政治,以政治来统管、强制甚至是压制文艺,只会导致文艺的枯竭和消亡,被证明是非常拙劣而粗暴的。文艺是需要真情实感的,不能搞政治形式主义工程,歌功颂德的文学是没有真正感情的。文艺可以为政治服务,但要通过审美艺术的方式。语言枯燥、情节乏味和形象呆板是应制文学的常态。这正如马克思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的创作缺点时说的:“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4]554-555也如同恩格斯对此所提出的改进意见:“要更多地通过剧情本身的进程使这些动机生动地、积极地,所谓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而相反地,要使那些论证性的辩论……逐渐成为不必要的东西。”[4]558可见,马克思主义是重视文艺中的意识形态的,但强调要通过艺术本身来实现。结合中国当代文艺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契合点。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而还原到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正道,我们并没有丢失什么,相反更使我们得到进一步的确证:离“经”但没有叛“道”。
    大众文化批判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现代使命,从对大众文化的商品化特质的批判,到对其齐一化特质的批判,再到对其欺骗性的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重建艺术的自由创造性、审美非功利性、独特性和反异化的功能。法兰克福学派是大众文化批判的主力,其批判最为激进和严厉。他们认为,“大众文化的产生与扩张不仅湮没了文化艺术追求崇高、反抗现实的自由超越精神,堕落为一种庸俗的、平面化的商品性文化消费,而且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维护不合理社会的意识形态工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大众文化与资本主义现存社会的极权统治具有共谋的关系。”[1]71就此,法兰克福学派所代表的大众文化批判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消费主义的狂潮不但在商品领域而且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小说诗歌的粗制滥造、电视电影中的肥皂剧的流行泛滥、庸俗低劣小品的备受欢迎以及委靡消沉的流行歌曲的铺天盖地等,总之是炮制垃圾、设法兜售和栽赃消费。反之,那些耗费心血和精心提炼的具有深刻社会历史内涵、深厚人文精神和浓郁思想情感的艺术作品却没有了市场,充斥于其间的是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商品拜物教,它们使画家、诗人和作家等堕落为商人和经纪人,牟利赚钱成为了艺术的首要任务。这正如马克思所曾经痛斥的,“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5]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消费主义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悄然登场,这与官僚主义和权力资本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官僚主义和权力资本是社会主义的大敌,因为他们能披上合法性的外衣,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干出一些祸国殃民之事,本质上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颠覆。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虽然不是直接的社会政治批判理论,但在坚守文学艺术的阵地、捍卫文艺的“人民性”“审美性”和“自由性”上具有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