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当代文学 >

历史记忆与现实感——三部长篇小说的阅读札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张涛 参加讨论

    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漫长的历史中,有辉煌亦有伤痛。复杂而矛盾的历史,对于现实而言可能是个“负担”,但对于作家的创作来说,这无疑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许多有着史诗性写作雄心的作家,都会要对这漫长的历史进行自我的讲述。
     
    一
    格非的《望春风》,是其《江南三部曲》后的又一部长篇。表面上看,小说是对“故乡”“乡土”的回望,格非自己也坦言“再不去写,它可能真的就悄无声息地湮灭了”。但我以为,“故乡”“乡土”只是《望春风》的“表象”,《望春风》的内里面对的还是“历史”。
    《望春风》讲述的是“我”关于故乡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历史与记忆。“故乡”或“乡土”是小说讲述的场景,重点还是讲述历史变迁中的人心、道德、伦常的变化。格非在《望春风》中,集中展现了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历史时段中,历史对于日常生活经验的颠覆与改造。在此,我们处处可见历史的强悍与无情,也在在见证了个体的脆弱与渺小。
    小说从“我”的童年讲起,通过“我”的“成长”,来映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幻。“我”的父亲、唐文宽、赵孟舒等人,均是有“历史问题”的,他们或以“隐姓埋名”的方式掩盖自己的“历史”,在新社会中“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或者如赵孟舒那样“顽固不化”,他与王曼卿在蕉雨山房优雅地“厮守终日”,他发誓“他的脚决不踏上新社会的土地”。既然有旧社会的破坏力量和旧时代的遗老,就有新社会的革命力量和“新生代”,德正、定国、定邦等。新时代的规矩狂风暴雨般“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在天翻地覆的巨变中,旧时代的一切也烟消云散。个别例外如赵孟舒,固守他的旧派生活的结果,也只能与那个旧时代一起灭亡。在这里,我们也可见“新”与“旧”的交替,但格非并没有让这新旧交替显得那么直截了当。既有顺应历史潮流的识时务者,亦有宁死不屈的坚守;既有新生力量的“暴风骤雨”,也有无情历史背后的人性、伦常温暖。
    格非讲述历史的雄心,远远不止于20世纪60年代这个历史的截断面,他把叙述的视角延展到了当下,拆迁、污染、路虎越野车、装修公司等等这些在时下新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也出现在了《望春风》的尾声处。小说中新一代以及“我”、我的同代人的命运,也随同这些新词儿又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段切近的时间,远未成为“历史”,它还是“新闻”,还是“现实”。但格非将之纳入到了历史叙述的脉络和时间流动之中。这是格非在《望春风》中对历史的“跨度”的尽力阐释,但这样的努力恐怕并不成功。
    与吴亮先做批评后写小说相反,格非则是先写小说后做学者。在《望春风》中,我们也常看到格非自己的阅读史,西方如荷马、福克纳、艾略特、卡萨雷斯、乔伊斯、普鲁斯特等西方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与作品;中国如《封神榜》《绿牡丹》等古史演义,私塾、古琴等旧时代的物质遗存。近年来格非的创作,也逐渐从早期的“先锋”叙述转向中国传统文学叙述体例的回归。格非的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叙述方式上,同时也体现在叙述的内容上。在《望春风》中,我们断断续续可见到这种转变的印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