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艺理论 >

生态批评与新疆文化价值建构(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 郑亮 参加讨论

    二、柔性介入生态批评
    当今,社会文化生态变化多端中的“震惊”与慌乱是当前的文化困境的一种表现,新时期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生态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人们时常处于本雅明在20世纪初就指出的“震惊”之中。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生态批评是一种柔性的介入,很难在如今如此功利、工具理性刚硬的现实面前起到制衡的作用,发挥文学的社会作用这样的传统话题被挤压到边缘实在不足为奇。从一元社会文化变为多元化,社会文化生态愈加纷繁复杂。很多观念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价值观呈现着合法化反向。社会文化生态的大变动中,出现了关于文学是否会终结的讨论和文学死了的言论。文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但是文化的泛化和去文化化,却日益让文学无所适从。“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④文学的吊诡之处在于:拥有审美意义的作品往往离现实的社会功用的距离更远,犹如美好的愿景与当下的境况相去甚远一样。文学批评在建构文化价值方面更能够建构的就是“审美之维”,⑤生态批评的意义在于对狂飙突进的所谓“社会进步”充满危机意识,部分人群先一步进入现代化,作为整体性的人类出现了巨大的落差,而生态的破坏带来的后果却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和承担,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在物质层面得到的享乐让精神的失落显得更加寂寥。生态批评呼唤一个人类参与其中的清新美好的自然,供我们诗意地栖息的地球,在其中所拥有的精神的富足和生活的诗意与平静的心态,在生态批评的语境中,我们依稀可见文学的追求意义——发现美、表达美成为审美之维,文学的担当也正在于此。
    生态文学要求作品避免从修辞学的角度描述风景和景致,或者仅限于自然环境的风景描写,生态文学强调“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突出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⑥生态文学批评主要针对作品的思想内容研究,对文学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入挖掘、分析和评论,以期达到增进全社会的生态意识。生态文学在现代生态危机和精神困境的背景下,旨在表现和探讨文学与自然、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处于困境的自然、人、宇宙和整个生命系统进行审美观照和道德关怀。生态文学并非仅仅是一类写作题材,它所描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扩展了文学仅仅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范畴,丰富了“文学就是人学”这一概念的内涵。生态写作对当今社会和人类精神的关注远远超出其他的文学写作,它所折射出的人类意识、地球意义及文化意义体现了文学的终极追求。新疆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发现和表达自然。丰富的自然景观,多样的人文景观,加上异质厚重的历史沉淀,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形成新疆当代多层次、时空立体交织的图景,正如新疆的广阔的地貌一样展现在作家的面前。自然是作家描写新疆的主要话题,新疆的自然从古至今都带给作家们另类的感受和认识。正是因为新疆这种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新疆许多作家在文学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表现一些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主题,比如巴格拉希的《野玫瑰》、《病鹿》等反映了维吾尔生存状况和人与自然的斗争;夏木斯·胡马尔先后创作《潺潺流淌的额尔齐斯河》、《盘山路》、《克拉玛依传说》等作品,也透露出比较明显的生态意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在描述一片净土的安静日子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新疆阿勒泰的生态忧患意识。新疆的生态系统由特殊地理环境和文化生态组成,由差异到多样、从自然到文化融为一体。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⑦生态系统是由一切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系统。在这一系统中,生物群落和他共同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生态批评中地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特指物质世界的特定场所地域积淀了历史上各种行动的伦理学后果,因此,风景就是历史,历史就是风景。关注地域和风景实际上就是关注社会历史,反之亦然。这种对地域和社会历史的同时关注包含着独特的道德生态学,为历史和生态批评丰富了关系网络”。⑧只有生态批评能够将生态、种族、性别、阶级四个关键词整合到一个话语谱系中,最大限度地延伸了文学研究的主体间性原则。这正是生态批评的意义所在。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关于新疆地域文化的认识,以往的认识存在着二元对立式的偏见,边疆与内地、边缘与中心、汉族与少数民族、先进与落后的隐形成见,交织在整个社会文化对新疆文化的认识上。这是中心意识在作祟,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似乎存在势倾东南的历史趋向,当然,历史上自盛唐发生安史之乱起,中央政权开始偏安于东南,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存在,所谓的边疆与内地的二元对立,只是延续了这一历史惯性而已,忘记了历史上殷、周、秦、汉、隋、唐的崛起与盛世都起于西北。现在新疆问题存在出发视角偏离的现象,只有消除中心意识,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从生态批评的思路考察现行的追求工业化所能够达到的工业文明的发展思路似乎都有缘木求鱼的错觉,生态文明的发展或许会成为新疆乃至西部崛起的新思路,新疆问题研究要打破汉族、少数民族二元话语结构,采用多元话语的分析。生态批评并非只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关怀地域、性别、种族、阶级、物种的平衡,主张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