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卞之琳诗作的文化—诗学阐释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王攸欣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在简述以往卞之琳研究的成绩与局限之后,从卞之琳所置身的文化语境、个人诗学语境—文化诗学渊源、成长环境出发,具体分析了卞之琳诗的境界和文化意蕴,进而从融合中西诗学的总体视野,揭示了卞之琳诗作意好奇的艺术精神和互文性策略等艺术造诣。
    关 键 词:卞之琳/诗学/语境/作意好奇/互文性
    作者简介:王攸欣,中南大学文学院
     
    卞之琳在1930年代初被徐志摩推上诗坛,几年之内很快形成智性凸显、情理相融的抒情诗风格,获新文学界广泛推许,朱自清、沈从文、李健吾等都有评述。到1940年代,李广田、废名等人对他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和很高的评价①。1949年以后30年,因意识形态原因,他这种类型的诗人被边缘化,声名稍微沉寂。不过,从他生前最后20年开始算起,至今30多年,对他的研究颇不乏人,甚至堪称出色——因为欣赏卞之琳需要较深的文化积淀,适当的诗学素养,敏锐的语言能力,雅致的审美趣味,现代性与古典性交融的文学和文化眼光②——卞之琳去世已过一纪,但他的文学史地位尚与其惊世才华、自我期许、杰出成就不相称③。卞之琳因特定的价值观,对于自己传名后世,期待甚殷又曾颇为自负。然而,相当长一段时期,其诗歌内蕴既未能着力开掘,甚至每被轻忽,其形式方面的努力虽受关注,却也并不太被推崇,使他在文学史著上受到不当压抑,似乎让他本人已经不够自信,以致在相对开放的文化境遇中,不厌其烦地从各个角度倾诉着自己的诗学追求和情感经历④。卞之琳自述他“写诗总想不为人知”,“我总怕出头露面,安于在人群里默默无闻,更怕公开我的私人感情”⑤,但他可能是自我表白最为频繁的现代诗人之一了⑥。他的据说是因为自己的矜持,对方的洒脱而未能成功的苦恋之情⑦,不仅在他1930年代的诗作中,有着充分表现,在1940年代别具一格的小说《山山水水》中,也有或明或隐的呈现⑧。在晚年多篇回忆性散文中,也忆述过情感经历中的重要关节。卞之琳对自己的诗歌创作以及格律追求更是谈得非常细致深入,几乎可以看作是自我阐发、自我研究了。不过,这对于以更长远的文学史眼光理解、评价他,既有得,也有失。卞之琳未能获致适当评价固然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学术话语之囿限有关,也可能受其自我陈述所拘束,学界轻忽了他或因自谦,或因避嫌,或因观念固化未及多谈的一些方面,太过相信他对自我局限的反省,还没有能够真正自觉、深切地把卞之琳置于中西文化、诗学的大语境中,对其甚为开阔的人生境界、深邃的文化蕴涵、精妙入微的诗歌艺术和对中西传统的创造性领悟融会等从各个层面作出充分阐述,尤其是没有把卞之琳视为中国文化适应于现代人类文化语境的典型个例予以观照。他通过增强汉语之柔韧性、敏锐性,创立独特的审美风范,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的追求未能得到足够关注。因此卞之琳诗歌之深远魅力尚待进一步开掘彰显,其诗学文化追求理应在21世纪新的历史语境中充分转化为中华文化复兴的有效资源。总之,卞之琳需要被重新评价。本文试图就此作出努力。
    文化、语言、文学以至诗歌的发生、衍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发展出某个层级的基因主体感受、应对生存环境的敏锐性和柔韧度。⑨随着文化交流的日渐繁复,文化处境更为复杂,现代人需要更为锐敏深刻的感受能力、思维水平和自我意识,当然,还需要有充分适应特定文化处境的价值意识。⑩而作为没有能真正介入权力话语的文化人,只能通过文化的方式来贡献自己的才能,他们不应幻想通过自己的智能,一劳永逸地解决现实的社会问题。有极少数人在切实地深入理解、介绍西方文化和梳理、开掘中国传统文化,并进行创造性的融会贯通,正是他们创立了中国现代文化的优良传统。卞之琳以他的诗歌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成为这极少数的文化人之一,既充分容纳西方影响,又充满自信地化入中国传统,显露了中国精神、中国风度。卞之琳的诗,真正稳固地建立了中国新诗的审美基质,尽管未必能为大众所感受、欣赏,却肯定能经得起时间的淘洗,作为中国新文学特质在文化之流中沉积下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